建议、实现决心、信息反馈,还是办文办事,都要快、准、细、严,要有“效率就是生命”的意识,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所以,新形势下的机关干部,仅工作态度好,付出劳动多还很不够,还需有高质量的工作绩效。减少这种不必要的加班加点,关键在于积极采取措施不断提高机关干部业务技能,培养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帮助大家树立办事讲效率的观念,同时分清工作的轻、重、缓、急,力争以最少的人力,最短的时间,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四、要转变“常下基层才是作风实”的观念。机关是相对基层而存在并为之服务的办事机构,机关人员只有多到基层去,多到实践中去,了解情况,研究问题,才能获取真知灼见,这也是提高执政水平的重要工作作风和方法。但是否经常下基层,就说明机关干部作风扎实呢?我们以为不可一概而论。因为下基层指导服务和调查研究仅仅只是机关工作的一部分,具体要看解决了什么问题,办了多少实事。充分发挥机关抓落实的作用,保证有效地实现党委、首长的决心,是机关履行职能的重要方面。但是机关在抓落实中主要是组织、协调、检查和指导,成为党委、首长的“指挥中枢”和“协调中心”, 抓落实的主体是基层,因而机关为基层服务要找准角色。由于各单位各部门都有具体工作安排和阶段工作着重点,下基层还要选好时机,找准切入点,防止盲目到基层造成不必要的干扰。当然,即使下基层不能满足“身入”,关键是解决好“心入”问题,还要轻车简从,做到既能发现问题,又能解决问题,尽可能不给基层增加负担。
五、要转变“用起来顺手就把着不放”的观念。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机关干部是党和国家的重要人才资源,然而现实中对其使用培养有些还不太科学。个别领导缺乏甘为人梯的精神,对机关干部培养没有紧迫感和长远打算,对那些能力强、能独当一面开展工作的中层干部,只顾自己用的顺手, 总让其拼命地工作,不舍得送进院校深造和放去基层锻炼。从表面看这似乎是对机关干部的“器重”、关心,而实际上贻误了这些人的最佳成长期,最终将直接影响工作。新形势下各行各业充满竞争,要求机关干部也是不进则退,这里首先要转变领导“重干轻学”、重用轻训的观念,还要求从事机关工作的同志要有不学习就要落后,就要被淘汰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领导者,必须高度重视部属的知识更新和能力提高,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促使在机关干部中建立经常化、制度化的学习考核机制,加快他们知识更新的速度,尽量使他们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通过提高机关干部的素质能力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
六、要转变“提拔使用才是关心”的观念。机关干部长期在领导身边工作,潜移默化,确实造就了一大批政治合格、业务过硬、作风优良的优秀人才,相当一部分成为各行各业的优秀领导干部。机关长期以来被视为干部的储备库,组织好、使用好机关力量,是党委、领导的一项重要职责。然而,也有个别领导出于个人感情考虑和抱着传统观念,片面认为对机关干部的提拔重用才是关心,对因为是老同事、老部下的机关干部,千方百计推荐到领导岗位。其实,合格的部属不一定是合适的领导,把那些确实不适宜做领导的机关干部提拔做领导,不仅于革命事业无补,而且会直接影响个人的健康成长。当然,随着机构改革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施,机关人员少、任务重的矛盾比较突出。日常完成党委、首长赋予的任务,更好地为基层服务,机关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职工经常夜以继日地工作,许多同志多年没有休过假,有的甚至积劳成疾。同时,有部分机关干部尤其是年轻的同志,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