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合理调配系统内资源,实现地税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是保持税费收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增长。提高组织收入工作水平,使地税收入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避免收入的大起大落。按照收“工作税、辛苦税、服务税”的要求,坚持“抓大不放小”的原则,实现不同税种协调增长,纳税人横向、纵向税负公平一致。坚持税费并重,继续深化社保费一票多费征缴机制改革,保持税费增长同步。二是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税务部门必须牢固树立“不严格执行税收优惠政策也是收过头税”的观念,把用足、用好税收优惠政策作为维护社会稳定、涵养税源、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抓好、抓实,加强税收优惠政策跟踪问效。切实发挥税收在扩大就业、保障民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使弱势群体能够共享改革开放、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强化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功能,加强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认真落实国家促进就业、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的税收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增强大局观念,主动参与泛长三角分工合作,为承接产业转移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主动跟进市委市政府加快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用足用活税收政策,推动淮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健全税收分析工作制度,拓宽税收分析工作领域,注重税收分析的成果转化,深入分析税收政策对地方经济的影响,积极主动地向党委、政府献计献策。三是实现地税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内部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强科学管理、规范管理的能力,科学分配系统内各种资源,使不同县区、不同部门之间做到协调发展,有机配合,密切协作。以作风、效能、廉政三项建设为载体,加大自身建设力度,着力解决与科学发展不相适应的思想问题、作风问题、效能问题、廉政问题,树立并不断完善地税部门良好的社会形象,实现地税事业的和谐发展、永续发展。
(四)把坚持统筹兼顾作为地税工作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当前地税部门面临的组织收入、优化服务、强化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任务繁重,各阶段中心工作很多,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方法,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关系,才能在各项纷繁复杂的具体事务中做到举重若轻、游刃有余。一是统筹经济发展与税收增长的关系。税收的增长,主要依赖经济发展、税制调整和加强征管这三大因素,其中经济发展居首要因素。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从经济到税收的观念,正确处理依法征税与支持经济发展的关系,自觉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发展,
切实将税源建设置于重要地位,造就和谐共进的税收经济关系。地税部门要加强税收评估和预测,开展经济税源调查,要认真分析税源结构,探寻税收收入的发展轨迹。要弱化税收计划的刚性考核,力求计划准确,防止畸轻畸重,减少税收计划的盲目追逐。当前,生产经营的多样化、体制改革和经济持续发展,必将带来新的经济循环和产业布局调整,进而形成对税源的影响。为此,税务部门应迅速把握并及早预测有关变化趋势,开展宏观调研,及时发现潜在税源和新的税收增长点。做好专题收入调研和收入预警。除了做好面上的经济税收分析外,要根据经济、税收工作中热点问题及税收政策变化,开展专项性的税源分析,提高预测水平,为领导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依据。同时,关注税收收入的异常状况,就其折射出来的经济动向、运行效益等发布预警信息。认真兑现国家税收政策。用足用好现有的税收优惠政策,特别是落实好国家鼓励高新技术产业、支持国有企事业改革、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减轻农民负担等减免税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增加社会就业,为做大收入这块“蛋糕”积聚后劲。二是兼顾税收的“量”与“质”。科学制定考核机制,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