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的基础工程建设用地,将及时予以保障,进一步提高审查报批效率和服务水平。
4、创新农村住宅建设管理。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迅速带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农村居民一家一院、一户多宅已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要求,按照《土地管理法》规定必须符合一户一宅的要求,鼓励村民建高层住房,集中居住,少占用土地,促进节约集约用地。要统一规划,统筹发展,优化土地资源,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村委会在统一管理的同时,要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制止新的违章、违法建筑,积极开展 “空心村”整治工作,提高土地利用率。
5、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稳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区域间基础设施建设共享和综合利用水平,减少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树立“经营城镇”理念,将村镇可以用来经营的各种资源资产化,实现资源配置的容量最大化、结构和秩序的最优化,以提升村镇的价值,实现村镇有形和无形资产的保值、增值。保护好村镇的水源和大气,加强对污染的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系统建设,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推动村镇与经济文化的融合,在村镇建设中注入文化要素,丰富村镇文化内涵,提高品位和文明水准,促进农村文明村貌和良好民风的形成,塑造村镇新形象,提升城镇的文化实力和竞争力。
6、稳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推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是有效地利用现有土地资源,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和手段。以泗洪县为例: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有潜力。全县农村居民点居住零散,共有自然村庄1997个,农民宅基地占地面积28.33万亩,闲置浪费严重,整理潜力巨大。县政府进一步加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力度,在省,市保证土地整理资金的前提下,再加上县政府的强力推进,近五年可复垦出2万亩耕地。由于农村村民居住在交通偏僻、环境脏乱差严重地方,群众主动要求政府帮助他们安置到中心村建房,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过程中,每拆建户需要2-3万元的补助,必须保证农民拆迁安置有保障。拆迁后的群众一律安排进中心村或康居示范点,基础设施配套费用,应当由政府从土地出让增值收益及上级扶持资金中解决。将所有能够拆迁复垦的地块全部纳入实施规划,并按要求进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拆旧区项目库,做到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面积
不减少。坚持建新拆旧,积极推进废弃地和宅基地复垦整理。村庄复垦整理节省出来的土地,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宜耕则耕、宜建则建,优先用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为城镇建设提供用地保障,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