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前列,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要围绕构建和谐社会这个中心任务来进行,以促进社会和谐的成效来体现先进性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必将有力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作用正是这样。我们党运用科学发展观的强大思想武器,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目标,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指明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衡量一个政党是否先进,要放到具体的历史的实践中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实际作用。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根据不同历史阶段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来确定党的中心任务,并围绕实现党的中心任务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保证党始终引领我国社会发展进步。因此,现阶段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任务来进行。同时,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又迫切需要通过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来保证。只有坚持以先进的理论武装全党,用科学发展观统一全党和全社会的思想和行动,才能保证和谐社会建设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进;只有坚持以先进的发展战略思想指导现代化建设,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更加扎实深厚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社会条件;只有坚持我们党先进的执政宗旨和理念,努力兑现人民共享改革和建设成果的承诺,才能保证构建和谐社会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和力量源泉;只有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激发和凝聚全党的积极性,才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应当看到,“促进和维护社会和谐,把全体人民最广泛地团结起来、把各方面力量最大限度地凝聚起来,共同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奋斗,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保持党的先进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党组织必须要高度重视、狠抓落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努力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本领,切实做好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把党的先进性要求贯穿和体现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上来,努力以促进社会和谐的成效体现党的先进性。
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结合起来,通过执政能力和执政成效来检验先进性,在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中体现先进性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党的建设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包括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等内容。其中,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都是根本性建设。虽然它们各自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党的先进性建设侧重于“思想政治”方面,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侧重于“执政本领”方面,但是,两者又是密切联系的。一方面,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把党的先进性建设要求贯穿始终。在执政条件下,只有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使我们党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