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不断开拓发展思路、丰富发展内涵,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在此过程中,必须努力使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阶段性任务统一起来,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直接、最关心的利益来落实。二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伟大创造精神,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好自己的事情,实现自己的利益和愿望。这就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人民充分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党都要把人民群众当作社会的主人,坚持群众路线,团结和引导人民群众与党同舟共济。三是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教育科技事业,让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和享受文化成果的充分权利,这都是为了使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使人民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得到全面发展。
要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利益关系,统筹协调,使越来越多的群众得到实惠。党的所有政策措施和工作,都应正确反映并有利于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为了实现人民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同时改革作为一场深刻的革命,必定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调整和分配。此过程中,大多数人得到了实惠,而某些群众的眼前利益也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各级党组织要以最大热情,重视为群众切身利益服务,帮助他们积极克服暂时困难,切实解决好生产生活问题。党的所有政策措施和工作,都要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方面、不同阶层群众的利益。在我国当前社会生活中,出现了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趋势并将进一步发展。这既激发了社会进步活力,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也会使新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有新的特点,党在执政中的群众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和新挑战。应当从我国国情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既效率优先,又兼顾公平;既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并存,又防止两极分化;既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又积极引导
要通过党的工作,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具体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中去。胡锦涛2003年七一讲话强调:“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具体的,落实是具体的,要努力落实每一项具体政策,解决每一个具体问题,帮助群众克服每一个具体困难。全体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