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的前提下,以宽容精神对待不同的利益主体,尊重理解各自的价值观点、行为选择和生活方式,“化干戈为玉帛”,无疑是明智之举。宽容既表现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更表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交往中,表现在领导、被领导及其相互关系中。能够宽容是一种自信,是一种气度,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当然,我们在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过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不同阶层的人们团结向上、共同前进。
在辩证统一中推进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中,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正确指导,坚定和谐社会价值理想的基础上,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体系的辩证性,坚持理想性与现实性、多样性与主导性、民族性与全球性、社会性与个体性的辩证统一,并在各种价值取向之间保持适当的张力。这对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结合中凸显价值基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的共同理想,是对美好生活状态的设想和期望。理想具有扬弃现实、高于现实、超越现实的特征,是感召、激励和鼓舞我们为之奋斗的力量源泉。和谐社会价值理想的实现是在理想与现实的持续转换中实现的,我党一贯坚持将远大的社会理想和现阶段的工作目标统一起来。
在多样性与主导性的协调中表征价值认同。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经济制度的调整带来了利益结构的变化,利益主体趋于多元化,促成社会多元价值取向。价值观的多元化有利于人们解放思想,促进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突破陈规,大胆创新,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在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中,必须确立一种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即主导价值取向,并在多元价值取向之间保持合理的张力,借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在具体实践中,坚持价值观的多样性,不是要消灭价值观的差异性,而是要以主流的价值取向引导支流的价值取向。既大力倡导同社会发展进步一致的主导价值取向,又鼓励和保护那些积极进步的价值取向,要努力造就一种富有时代特征的社会价值认同感,进一步巩固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
在民族性与全球性的碰撞中回应价值冲突。在经济全球化和开放经济的条件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括内部和谐和外部和谐两个方面,是内部和谐与外部和谐的有机统一,这种内外的交流需要在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上既要坚持本民族价值观的独特性,又要以某种为各民族公认和接受的价值观为基础和前提。要在人类文化中发掘中华文化的特殊性,在中华文化中提炼人类文化的一般性,在价值体系的建设上把民族性与全球性协调统一起来。对于民族文化,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增添新内容,培育新时代的民族精神,建立既顺应全球化的大趋势,又合乎自身国情的价值观念。尊重不同民族国家的价值观,倡导以对话、交流与合作等手段消解和调适价值冲突,促进人类多元价值体系的共同进步。
在社会性与个体性的联结中促进价值实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社会的和谐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联系在一起的。社会的和谐发展,首先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发展创造条件。没有人的全面发展,就不可能有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人的全面发展也只有在和谐发展的社会中才能实现。和谐社会这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