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主义有效引领社会思潮及其价值观念,同时还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全社会的价值共识与价值和谐,共铸全民族普遍认同的思想道德基础。
用共同的理想信念凝聚力量
共同的理想信念是一定社会主体共同价值目标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体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柱和巨大动力。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该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来统一思想、鼓舞人心、凝聚力量。
所谓理想,是指人们关于未来发展走向所持的立场、观点、态度的总和。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社会的经济、政治、道德和文化领域,还是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内心深处究竟相信什么、需要什么和追求什么,如何理解和对待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在价值取向上持有什么样的理念和原则,都普遍受到理想信念的引导和影响。一种理想是否科学、合理、先进,归根到底是看它如何反映和反映了什么样的主体利益、条件和需要,是否同事物发展的规律和人类历史进步的趋势相一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符合历史潮流的社会理想,是党和人民做出的科学选择,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利益和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方面,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古往今来,人们总是对未来的“美好社会”心向往之,并作过种种描绘和设想。但长期以来,广大劳动人民总是无法摆脱被剥削、被压迫的命运。特别是在近代,中国社会逐步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深渊。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为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崇高的理想,坚持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在不同历史阶段提出代表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共同理想。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党领导人民实现了赢得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社会理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1982年,邓小平同志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对这个共同理想的最新最完整的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长期追
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支柱。人类发展的历史表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共同理想,也就失去了民魂国魂,就失去了凝聚力和生命力。当前,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必然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共同理想,为伟大事业的成功提供精神动力。在当前社会生活多样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形势下,更加需要寻求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认同,更加需要用共同理想引导和激励全体社会成员向一个目标前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既实在具体又鼓舞人心,昭示了我们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个共同理想,体现了现阶段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集中代表了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建设者、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具有很大的广泛性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