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感和向心力,促进整个社会的团结和稳定。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由一系列内涵明确、联系紧密的社会主义基本价值思想、价值理想、价值精神和价值观念构成的整体。在这个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最根本的。
从马克思主义在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地位看,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当中,我们党依靠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巨大历史性成就。执政党的意识形态,是居于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生活的指导地位,决定了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指导思想。这一点丝毫不能含糊。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就是从放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开始的,教训非常沉痛而深刻。
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看,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与信仰、真理与价值、规律与规范的统一,它既包含一种崇高的价值追求,显示出一种公正的价值判断,又包含着一种进步的价值准则。马克思主义价值思想具有科学性,它把客观实际作为价值根据,把实事求是作为价值前提,遵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证明着社会主义的历史价值;马克思主义价值思想具有先进性,它是先进生产力的价值反映、先进文化的价值体现和先进社会制度的价值内核,承载着社会主义的先进价值;马克思主义价值思想具有人民性,它来自人民的愿望,服务人民的利益,维护着社会主义的主体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要把代表人类价值思想前进方向、体现先进社会形态发展要求的价值思想作为根本。
从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作用看,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思想,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社会价值目标,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规律理论为依据而作出的价值选择,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当代中国价值精神的凝结和精华,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国家理论、社会动力理论和社会心理理论。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和道德学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践相结合的最新成果。
从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看,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创新性,保证了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统领地位。马克思主义吸收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植根社会发展与变革的生动实践,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从而使得它的价值理念始终保持与时代、实践和群众同行,正确引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建设。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是坚持抽象教条的马克思主义,而是坚持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只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才能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的作用。
从我国社会价值观念日趋多样的格局看,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地位尤为重要。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动与变革,造成了社会利益分配格局大的调整与反差,导致了人们价值观念的许多差异与碰撞。面对新的复杂局势,必须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筑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精神支柱。当然,坚持用马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