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形势政策心得 >> 正文
学习新党章心得体会三

万万的党员和干部自觉遵守和实践党章,我们的党才能永葆生机活力,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党章对于党员的阐述中有一点是要求“遵守党的章程”,这一点就意味着,每一位共产党人都要成为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每位党员必须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去年年初,从广州开始爆发了“非典”传染危机,这件事情在后来的几个月内蔓延迅速且造成了极为不良的后果。这个危机至今还没有过去,但在这个国家特殊时期里所发生的一切,让我们对于共产党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有许多的优秀的党员同志,他(她)们身为医务工作者,舍生忘死的战斗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明知身陷险境,仍无惧无畏,其中有一些还在这场特殊的战斗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生命证明了共产党人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的精神本质。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是“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


    当然,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也有许多败类被暴露了出来,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在危险面前畏缩了,这些人势必被党所遗弃,被人民所唾弃。还有一些党员干部,在这件事情中负有不可推卸的主要责任,当然,党中央也己经处理了这些人员。这些反面的例子说明,我们的党始终是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切不能做到这一点的人都必须被清除出党。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我们的党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所以才能使得非典之类的危机大面积地严重爆发,所以,共产党人必须实实在在地学习新的党章,忠实地实践党章中所规定的所有的权利和义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成为全世界最先进地党,受到全国人民一致拥护和爱戴的党。


    新的党章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一点的提出和明确,将指引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地向着小康社会迈进。有明确规定的党的奋斗目标可以作为动员和凝聚全党力量的口号,具有明确的有感召力的目标,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为之奋斗。同时,这会使中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保持高度稳定和强大生机,使我们党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确保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有了这个明确地目标的指引,我们这些党员中的知识分子将更负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今后的工作中时时处处以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发挥自身优势,发掘强大潜力,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来做一些实实在在的添砖加瓦的工作。


    新党章中还增添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是我党总结我国和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不断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现在化建设的规律所作出的重大抉择,是保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是实现新世界新阶段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科学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必须坚持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加强教育和科技同经济的结合,是我党我国在新世界新阶段必须继续抓紧解决的重大问题。同时,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情,决定了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不懈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点非常重要,特别是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政治任务和历史大事来对待,必须自觉地去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去从事一切工作。


    新党章中还有一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党章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洪战辉心得体会
       学习党章心得体会
       学习党章心得体会支部
       心得体会十六届五中全会学习心得…
       党校学习心得体会
       十六届五中全会学习心得体会文章
       学习牛玉儒精神心得体会一
       医务者学习华益慰心得体会
       学习郑培民心得体会
     
    新兵家长代表欢送新兵入伍会议发…
    小学副级领导述职报告
    政府办公室班子民主生活会整改意…
    工商系统事业单位试用期人员岗前…
    公路交通保畅的实施意见
    浅谈国税会上的领导建设性意见讲…
    航道工程局安全生产月活动总结
    群团讲话
    县长政务会议讲话
    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征文
    宣传学习教育活动方案
    理论学习中心组工作意见
    加强理论学习工作意见
    学习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
    建设学习型党干部队伍安排意
    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工作
    青少年法制宣传学习工作方案
    农民工技能学习工作计划
    做好学习实践实施工作意见
    科学发展学习指导意见
    形势政策心得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