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完善分配程序。
1.制定科学的分配方案。分配方案涉及到每个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必须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干部职工意见,尽量做到公平合理。从全县来讲,应制定《*县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各单位也应该制定具体的方案。在《方案》中,一是要将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及各岗位职责等进行细化和量化,弥补过去责任不明的机制体制缺陷,并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提交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讨论、修订,确保《方案》的科学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在借鉴其他地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进行效果评估和补充完善。二是要坚持“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完善与之配套的岗位目标月考核细则。三是要实行两级考核二次分配制,各事业单位按照《方案》对各股室进行考核、任务分配,各股室负责人按照《方案》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把工作任务和要求分解到干部职工个人,并负责本股室干部职工的考核分配。四是要层层签订责任书,将责任落实到人。根据《方案》中的任务与职责分解情况,领导与分管领导、分管领导与股室领导、股室领导与工作人员分别签订责任书。此外,方案的制定必须充分考虑离退休人员的利益,离退休人员应参照机关离退休人员的标准执行。通过制定科学的分配方案,使全体干部职工人尽其能,各司其责,分工协作,全力推进工作。
2.严格考核。确保《方案》顺利实施的关键是加强内部考核,抓好责任追究,公平兑现奖惩,否则《方案》的落实只是一句空话。一是各事业单位要成立考核领导小组,由单位一把手任组长,根据《方案》制定具体的考核办法,每月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严格考核。二是要制度公开,及时公开分配方案、考核制度、考核办法、考核结果、运作程序等,接受群众监督。要让职工做到心中有数,清楚他们需要做什么才能增加绩效工资,他们的绩效能给自己带来多大的回报。三是要严格考核。各单位要把全年的目标任务分解到月、分解到股室、分解到人。每个月先由干部职工对工作绩效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再由股室负责人打分,提交分管领导审核。同样,股室负责人按月对工作绩效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再由分管领导打分,主要领导审核。四是要跟踪分析考核办法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有缺陷的地方要及时讨论修正。此外,还要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政策解释工作,从思想上进行疏导,保证绩效考核的正常运行。
(三)强化监督检查。一是县上要成立工资基金管理领导小组,规范审批程序,加强事业单位工资管理。各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的具体《方案》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报工资基金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同时报县人事局、财政局备案。二是县纪检委、监察局、人事局、财政局、审计局及工资基金管理领导小组要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对违纪违规现象及时纠正。三是通过公开举报电话、设立意见箱和意见簿、聘请社会监督员等形式接受社会监督。经常召开座谈会,听取单位职工的意见和建议,经常深入城乡对服务对象或管理相对人进行走访调查,了解情况,以便及时修改《方案》中的不合理成份,保证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的科学、合理。
四、推行绩效工资制可能出现的问题
绩效工资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工资分配方式,对传统观念和分配方式是一种冲击和挑战。因此,在我县的实际推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绩效工资制度就可能难以实施下去。具体分析,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工思想认识不到位,《方案》得到广泛认可难度大。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分配观念在广大职工思想中根深蒂固。职工认为自己是单位人,端的是“铁饭碗”,按档案工资发工资天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