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整理;三是既要求往年提交的材料必须永久保存,又要求每年的事业单位年检、变更后的材料可以续添。所以,制定出既能结合我市实际,又能符合事业单位登记档案特点的统一标准和规范成为了困扰我们工作的“拦路虎”。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主动到市档案局学习、取经,邀请市档案馆的有关专家到现场根据我市具体情况进行帮助指导,经过反复协商,研究制定出了适合我市事业单位档案整理的具体方案和标准,为下一步整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统一标准,充分准备。为了做到全市统一,也为了方便各县(市)区的准备工作,我们统一订制了档案盒6500个,按照省登记局《暂行办法》要求订制了5种颜色的各种目录、表格10万余份,刻制了各种印章16套大小200余个,下发到各县(市)区,为档案整理做好了充分的前期准备。
4、增补材料,未雨绸缪。档案材料的完整性是整理档案的基础,年初,我们利用年度检验的有利时机,对全市所有事业单位的《内容规范表》进行了整理打印,并要求事业单位全部补填了《事业单位登记事项备案表》,对各事业单位需补送的档案材料也要求必须补齐,否则不予年检,对我市事业单位档案的完整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5、以干代训,全面展开。事业单位登记档案整理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在市登记局经过一段的整理归档并掌握了程序、方法后,如何带领全市1市8县6区全面开展工作是当时的首要任务。为此,我们采取了“以干代训”的方法,这是我们档案整理工作中的一大特点,具体方法是:由各县(市)区登记局接到通知后,分批分期派1-3名档案整理工作人员到市登记局,由市登记局一对一的教,教会为止,再由各县(市)区档案整理工作人员单独整理30份档案材料,遇到问题及时进行解答,审查合格后视为培训合格,回去后按此方法再带未培训人员。这样,在不耽误市登记局整理档案的同时,很快事业单位登记档案工作便在全市全面展开。
三、忘我工作,废寝忘食。
1、严谨细致,加班加点。按照具体的实施方案,一份完整的档案需要进行编号、规范、整理、打号、填写目录、加盖印章、缝纫、填写档案盒共8个步骤,每一个步骤都必须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全市市直609个事业单位,近4000份档案材料需进行规范、整理、归档,为了档案的整体美观,档案盒上的内容必须一个人全部填写,所有档案整理完毕后也必须一份一份用缝纫机匝好,工作量可想而知。市登记局三名同志在工作中从不叫苦叫累,不放过一个细节,不漏掉一个步骤,加班加点,埋头苦干。科长董长兰同志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在处理日常工作的同时,扑下身子和大家一起干,身体不舒服,天天服着中药也不休息,经常和小伙子一样加班到夜晚8点多钟;科员李庆同志,爱人出了车祸,右脚粉碎性骨折,行动不便,在爱人最需要照顾的时候从未耽误工作,把爱人安排到父母家后和大家一起加班加点,忘我工作。在档案整理的三个月中,我们基本上未休息过一个星期天,这些是我们在档案整理工作中的一大亮点,通过大家的努力,9月底,我市市直各事业单位的档案就已全部整理完毕。
2、监督检查、现场指导。为贯彻落实省登记局《档案管理暂行办法》,检验档案管理培训效果,迎接省登记局11月份全面工作检查,我们于8月23日-9月2日,利用10天时间,对全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特别是登记档案整理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查、指导,对这次检查,个县(市)区编办领导都非常重视,档案整理所需的档案柜、缝纫机等全部重新购买到位,并经常过问这项工作的进展情况。我们主要采取听取汇报、个别了解、查阅文件、资料等方法进行,对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