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一是深化改革。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将积极探索投融资制度改革,从根本上突破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民进城,加快城镇化进程。针对县域经济各个时期的发展实际,大力加强金融、财税、保险、干部、人事、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改革,以不断适应县域经济的发展要求。
二是创新农村经营体制。适应入世新形势的要求,彻底改变松散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积极推行土地使用权流转,积极推进规模经营,走集约化、规模化、高效化发展之路。积极培植和组建专业协会、经营公司等新型农村经济组织,提高抵御市场风险和竞争能力。继续发展壮大农村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的市场化组织程度。
三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一方面,坚持宜大则大、宜小则小、以多求胜的原则,把发展加工业作为民营经济的主攻方向,围绕粮食、畜禽产品、蔬菜等资源开发加工项目,引导民营企业逐步向资源转化型、劳动密集型、经济外向型和规模效益型方向转移,走“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之路。另一方面,不断提高借助外力发展自己的能力,大搞招商引资,以一流的政策环境、一流的法制环境、一流的服务环境、一流的城市环境、一流的人文环境,吸引外埠客商投资兴业。
四是强化责任机制。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作具体量化到各级组织、每个干部身上。县委、县政府带头研究小康工作、谋划小康工作,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小康建设上,坚持以小康建设统揽工作全局。健全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制定科学的考核方案,把建设小康工作与干部的政绩、任用挂钩,成效突出的可以破格使用,不胜任工作的进行组织调整,全面促进各项建设小康社会工作的落实。
五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强化学习和培训,着力打造一支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精通经济工作的干部队伍,特别是培养造就一批能够胜任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复合型党政干部,切实担负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特别是要选好“一把手”。切实转变作风,真抓实干,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使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沿着正确的轨道快速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