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没心思干正经事。”政绩考核和提拔任用对官员施政行为的重大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湖南反腐学者王明高,多年来一直从事组织人事工作,他深有体会地说:“正如高考决定着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政绩考核也是官员从政行为的‘指挥棒’。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必须要以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作为制度保障。”
从记者调查的情况看,当前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存在着三大问题:
一是指标设计过于偏重经济发展的内容。在一些地方,政绩考核就看gdp增长,就看招商引资的完成数额,就看财税报表的上缴数据,而其他如教育、文化、卫生、环保等等,都要为之让路。
二是考核内容比较随意。在一些地方,对下级官员的政绩考核缺乏科学依据,往往是上级领导一张口,就把某项工作作为干部考核的内容。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吴江认为,我们现在的干部考核标准,说到底是没有解决以谁为本的问题,各级干部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围绕着领导人的注意力在转。
三是包含项目过于繁杂。王明高认为,现行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面面俱到,显得很全面,其实不科学,也与政府职能转变的大趋势不相适应。领导干部不是神仙,一个人怎么可能做得好那么多的事情?
专家们指出,与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相适应,干部政绩考核体制必须要做出调整。梁妍慧认为:首先,要树立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把群众意见作为考评干部的重要尺度。其次,要完善考评内容。要从单纯地追求速度,变为综合考核增长速度、就业水平、教育投入、环境质量等方面。最后,还要探索采用科学的考评方法与手段。
中央领导在最近的一次讲话中,已经提出,要改进政绩评价和考核办法。一是在指标体系的设置上,要全面反映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能片面地用经济指标考核干部。二是在经济指标的设置上,要既重视反映经济增长的指标,又重视反映经济发展的指标。三是在评价标准上,既要看数字,又不能惟数字,坚决防止“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
改革仍需政策配套
落实科学发展观,仅靠观念的转变是不够的。有关专家指出,必须在我们的体制上做出重大调整,才能扭正目前存在的一些不正常的政绩现象和不科学的发展方式。
——要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要首先保证决策的科学性。而事实上,屡屡出现的重大决策失误,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我们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重复建设、银行坏账、生态退化等一系列问题的重要致因。
王明高指出,“决策腐败”是一种最大的腐败。现在我们的决策机制,往往是一把手说了算。一些所谓专家论证会,很多是走过场。一些领导听不得不同意见。而一旦决策错了,又往往以集体决策的名义逃避责任。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科学的、负责任的决策机制,防止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重大决策失误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