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领会和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摆在当前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梁妍慧表示:“要真正使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必须要解决好观念转换、动力机制和制度保障的问题。”她认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政绩观与发展观相辅相成
“领导干部的政绩观与发展观是密切相连的。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反之亦然。”梁妍慧如是说。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干部在“发展”问题上产生了很大的误区,把“发展是硬道理”片面地理解为“经济增长率是硬道理”,把经济发展简单化为gdp决定一切。在这种片面发展观的指导下,很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片面的政绩观。很多地方,上级对下级的考核指标,主要以gdp为主,甚至成为领导干部升迁去留的惟一标准。
与此同时,在以经济数据、经济指标论英雄的片面政绩观的引导和驱使下,一些地方开始脱离地方实际,为追求一时的增长速度盲目上项目、办企业、引投资,大搞“形象工程”、“亮丽工程”、“夜景工程”,给地方发展造成了长期的包袱和隐患。有的地方不顾群众反对,大肆圈地卖地,通过各种手段“挤占”群众利益,在当地引发了诸多社会矛盾。
由此可见,在发展观上出现盲区,就会在政绩观上陷入误区;在政绩观上出现偏差,发展观就会与科学产生偏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必然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什么是正确的政绩观?前不久,在中央党校一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座谈会上,中组部部长贺国强从五个方面回答了这个问题: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政绩观的灵魂和指南;要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要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创造政绩的重要内容;要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要把党和人民的需求作为评价政绩的重要尺度。
一位中央领导表示,要坚持看政绩用干部,努力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明确一个原则。那就是,对那些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被实践发展证明确属突出成绩和重大贡献的,必须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而对曾经被认为是突出成绩、但被实践发展证明是虚假政绩或造成重大损失的,必须加以认定和追究责任 ,已经因此得到提拔重用的干部,必须坚决撤下来。
据了解,中组部已经提出,要把发展思路是否正确,发展战略是否合理,能否处理好数量和质量、速度和效益的关系,作为考察领导干部是否树立了正确的政绩观的重要内容。
干部政绩考评亟待科学化
在山东、江西等地采访时,一些地方领导干部不无尖锐地向记者表示,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要改革目前的政绩考核办法,否则中央的决策很可能会流于形式。
记者在南方某县采访时,就曾听说过一件怪事:1999年和2000年,这个县几乎所有的乡镇都新修了路,而2001年乡镇换届后,全县再没有一个乡镇修过路。一位知情者告诉记者:“因为现在的乡镇干部们都在等着换届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