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
关键词:社会活力 首创精神 创新型国家
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充满活力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创造活力是社会活力的集中体现和显著标志。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充满了新的活力。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
《决定》明确指出:“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使全社会创造能量充分释放、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业活动蓬勃开展。”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本质要求,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为我们党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前进方向。
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本质要求。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征程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就要始终牢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坚定不移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本质要求。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我们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表明,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我们党要始终做到“三个代表”,就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都要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中汲取智慧、经受检验,都要依靠人民群众付诸实践、取得实效。
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