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需要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首先,要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紧紧围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在营造浓厚舆论氛围上下功夫,在深入普及上下功夫,在进教材、进课堂上下功夫,在创造良好文化环境上下功夫,努力在全社会叫响“八荣八耻”。要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大众传媒的作用,大力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宣传基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生动实践和新鲜经验,正确引导社会普遍关注的道德热点问题,使“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其次,要注重实践养成,使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蔚然成风。要把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日常工作生活紧密结合起来,鼓励人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情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在实践中领悟“八荣八耻”的精神实质,践行“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要把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学习先进典型结合起来,把先进人物的精神境界、道德情操作为荣辱观教育的宝贵资源和生动教材,广泛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的活动,激励人们尊荣弃耻、褒荣贬耻、见贤思齐。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做“八荣八耻”基本要求的实践者,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引领社会风尚。第三,要建立长效机制,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任务落到实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确立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集中性宣传教育与经常性宣传教育结合起来,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政策法规、规章制度是调节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要用有效的政策措施褒扬和激励“八荣”的行为,批评和制约“八耻”的现象。要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对道德建设的保障作用,依法惩戒那些不讲道德的行为,用法律手段引导和规范社会道德生活。要充分发挥规章制度对人们道德行为的激励约束作用,把“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渗透到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职业规范、学生守则等具体行为准则和各项行业管理制度中,使之成为每个公民的行为标准,成为所有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时代精神是推动一个时代发展进步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优秀儿女在创造辉煌历史的进程中,不断培育、积累和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是古往今来千千万万中国人民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动力。进入新时期,在当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中,不断培育、积累和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正是依靠这种精神,我们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经受了各种严峻考验,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开辟了中国百年来发展最快最好的历史新时期。现在,我国已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面对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我们一定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伟大意义,以历史的责任感和现实的紧迫感,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作为和谐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摆上重要位置,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要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使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和富强起来,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是摆在当代中国人民面前的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完成这个任务,必须高扬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