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党执政兴国的历史使命。
第二,真正做到“坚持科学发展”与“把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轨道”的高度统一。在新的形势下坚持科学发展,要有正确的观念和导向,更要加快建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使科学发展建立在坚实的制度保障基础之上。应当看到,科学发展观已经深入人心,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远未健全,政府职能转变和财政、税收、金融、价格等各个体制环节都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在“十一五”期间,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着力进行体制创新,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气力推进改革,使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真正把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要求落到实处。
科学发展和“六个必须”
“十一五”规划《建议》科学判断国内外经济形势,全面分析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开放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了在“十一五”期间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具体要求和指导方针,这就是要做到“六个必须”。
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是坚持科学发展的重要要求,也是对今后五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提出的总要求。我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正在加快,具有劳动力成本低和储蓄率高的比较优势,面临着国际产业重组加快的外部环境,这些都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主动。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发展存在周期性波动的现象,应对不当就有可能发生大的起落。如果经济出现大幅波动,就需要用相当长的时间调整,经济发展就会欲速则不达,贻误宝贵的战略机遇。过去我们在这方面是有深刻教训的。特别要看到,自2002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新的上升周期,一些产业的过度扩张形成了相当大的过剩生产能力,一旦市场需求发生收缩,就会引起经济大的波动。因此,应把握好经济发展趋势的变化,努力实现总供求均衡,防止大幅度的经济波动,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为了实现平稳较快发展的目标,就必须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的统一协调,加快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着宏观经济出现波动总是由结构矛盾引起的,只有加快结构调整,才能实现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就“十一五”时期来说,除了调整供给体系,结构调整的一个重点是总需求结构的调整。总需求结构调整,需要正确处理内需和外需的关系,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这是大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必然要求,也是“十一五”期间妥善应对国际贸易冲突、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正确选择;需要正确处理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在保持投资合理增长的同时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这是“十一五”期间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条件。
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九五”计划中,中央就明确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这些年来,各方面为此做了很大努力,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实现根本转变,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和低效率为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格局仍在继续。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扩大,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