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推进首都教育现代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优化调整教育结构,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努力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健康发展。增加教育投入,健全公共财政对义务教育的保障机制,全面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的水平,全市免收杂费、书本费,对困难学生给予补助,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严格查处教育乱收费。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辐射,组织优秀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坚持内涵发展,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布局,支持世界一流大学、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提升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效益和水平。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统筹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建设一批高水平实习实训基地和示范学校。加强各类技能培训,加强成人教育、继续教育,推进城乡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积极推动学习型城市建设。加强科普工作,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反对封建迷信与伪科学,提高城乡居民科学素养。
(24)积极发展卫生体育事业。建设城乡一体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公共卫生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体系、妇幼卫生保健体系,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好的公共卫生服务。合理规划医院布局,重点建立健全有效的基层卫生服务管理和运行机制,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实现“大病进医院、小病在社区”的目标。坚持中西医并重发展,发挥中医药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卫生监管,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能力,以及对广大市民的健康保障与促进能力,满足城乡居民生命安全和基本健康保障需要。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人民体质,推进国际化体育中心城市建设,着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优势运动项目和竞技体育拔尖人才,力争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重大国际比赛上创造良好成绩。
九、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努力构建首善之区
(25)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按照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格局,扎扎实实地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不断创新政府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整合社会资源,调动社会力量,解决社会建设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发挥社团组织、行业组织、中介组织和公益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大力强化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
(26)扎实做好就业工作。把创造就业岗位和扩大就业作为重要任务,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确保就业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建立健全劳动者培训体系,建立政府扶助、社会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对城镇失业人员、郊区农民转移就业提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高职工素质和劳动者素质。大力创造就业机会,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社区服务业和各种所有制的中小企业,大力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吸纳更多的劳动力。统筹城乡就业服务体系,建立社区、村镇就业服务组织网络,完善并落实各项促进就业的政策,使就业困难人员能够实现灵活就业。健全劳动关系调整体制,建立失业监测预警体系。积极推动创业工作,开展创业指导、创业培训以及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使有创业需求的劳动者得到帮助,实现创业带动就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