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切实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加大地下空间管理力度,不断提高运营的水平,为广大群众创造安全、便捷、舒适的城市环境。
六、加强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推进宜居城市建设
(16)认真做好人口工作。以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人口规模为目标,严格控制人口规模,力争2010年全市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1600万人左右。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有效手段,积极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口综合调控机制。从对居住场所的法治化管理和信息系统建设入手,结合城市环境整治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认真探索加强外来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新思路和政策措施,健全管理体制和协调工作机制,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升人口素质。认真研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措施。发展老龄事业、妇女儿童事业和残疾人事业,切实保障老人、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的权益。
(17)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推广应用节约资源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建设一批示范园区、示范居住小区、示范企业、示范村,推广典型经验,切实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切实加强水资源管理,完善节水指标和水价体系,推广节水设备和器具,引导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节水意识和行为。积极调整用水结构,稳定工业用水,推动农业节水,增加环境用水,保证居民用水。开发利用再生水,严格控制超采、禁止滥采地下水,限制高耗水产业发展,建设节水型城市。严格土地管理制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保护基本农田,合理安排建设用地,完善土地市场,建立集约用地机制,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积极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完善能源管理政策,着力推动工业、建筑业节能,建立能源多元化供应体系,注重地热能、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等新能源、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搞好能源储备和应急体系建设。努力排除能源安全隐患,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18)加大污染防治与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环境污染防治力度,采取严格有力的措施,争取到2010年城市环境质量基本达到国家标准。继续加强大气污染防治,严格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治理城镇燃煤污染,加大扬尘污染和工业污染控制力度,使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切实抓好水污染防治,基本完成六环以内城市河湖治理,水体基本还清,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水系。建立和完善生态林、水源地补偿机制。加强对固体废弃物和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加强对噪声、电磁辐射源和放射性废物的监管。加强城市绿化美化,扩大城市绿色公共活动空间,完善城市绿网体系。继续搞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重要水源涵养林保护工程和山区生态绿化工程,构建首都生态屏障。
七、积极深化各项改革,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9)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把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关键来抓。要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的要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市级部门的“四分开”工作,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政府的公共服务框架,落实政府在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社会保障等领域的责任,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