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三、监督促进可持续发展
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新时期党中央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各级政府必须牢牢把握和认真履行的重要职责。在这方面,最现实最紧迫的是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近几年,我市环保工作成绩很大,但环境污染依然严重。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视察、执法检查和明察暗访,但由于沿用的是“先污染后监督、就环保抓环保”的老路,所以,尽管费力不少,但收效甚微。我们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改就环保抓环保为立足根治、理论引导、规划指导、典型示范,强化各级政府各部门各企业的科学发展意识,积极探寻可持续发展之路。我们成功地举办了由各县区人大、政府分管领导、市直有关部门和部分企业负责人参加的全市人大系统“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滨州”理论研讨会。之后,我们把研讨会上的27篇论文汇编成书,无偿发往全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企业进行宣传、引导。通过这些活动,有力地宣传了循环经济的理论、经验和做法,强化了循环经济的声音,使各级政府、各部门、各企业对循环经济由不认识到逐步认识,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不自觉到开始比较自觉。
四、依靠代表和群众做好监督工作
为了把监督搞好,增强监督实效,我们在调整监督内容和重点的同时,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一是民主选题。我们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通过书面征求意见、问卷调查、座谈走访、个别谈心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从中梳理出人大机关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意见比较集中、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问题,列为视察、监督的重点。二是视察公开。视察题目和视察过程通过文件、媒体向社会公开,增加透明度,欢迎各界群众提供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视察人员扩大参与面,增强代表性。视察现场开放,欢迎当地干部群众现场向委员、代表反映问题。三是审议透明。常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审议邀请公民旁听。四是结果公示。常委会审议结果和意见既提交政府落实,又通过文件、媒体向社会公开,使各界群众知情、监督。重大问题的审议结果报市委。上述改进,使监督工作的声势、力度、影响更大,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