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创业是创造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具体表现。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发展,发展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根本点在于把人民群众创业的积极性激发出来,全民创业,在共同创造财富的过程中分享财富。创业的内涵很丰富,创家业、创企业、创事业,都是创业的范筹。不管是干部还是农民,不管是企业还是家庭,都可以选择合适的创业之路。目前,我国的发展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关口,大力推进和谐创业不仅是实现经济社会新的更快更好发展,构建和谐平安中国的基石,也是进一步推进科学发展,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精神的必然要求。
创业,简而言之,就是创立基业或创办事业。要实现科学发展,至关重要的就是要大力推动全民创业。当前,要把全民创业的意义提高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追求又快又好发展的战略高度上来理解,认清形势,强化措施,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生动局面。
由于受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人们对创业的理解还很狭隘,对于创业的理念还很陈旧。在创业的道路上等待观望、止步不前,思想顾虑还很严重,甚至存在极大的畏难情绪。在新的形势下,只要不违背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创业的思路可以尽情拓展;只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创业的步子就可以大步前进。领办国有企业是创业,创办民营企业也是创业;现金投资是创业,智力参股也是创业;生产高科技产品是创业,生产手工产品也是创业;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创业,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也是创业。总之,创业的内涵很广,途径很多,和谐创业就是要在观念上告别过去的传统模式,更新创业是富民之本,创业是时代所需的理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充满发展活力的社会,而不是一个静止不动的社会,动态的、发展的和谐才是高水平的和谐。社会要发展首先要发展经济,要大力提倡和鼓励广大人民群众自我创业。同时,要改变过去那种相互倾轧、相互拆台、相互破坏资源的不规范竞争行为,使各竞争主体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在竞争中加强合作。
一要强化措施,营造创业环境。机制体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创业的环境,环境的好坏又直接影响到全民创业的推动。要形成家业殷实、企业兴旺、事业发达的生动局面,强化措施是关键。
强化措施不仅仅是修订和创立制度,应该着眼于改变和革新,包括习惯观念、习惯行为以及由历史而来的各种传统的东西。和谐创业对市民素质、经济发展、文化发展、城市空间功能布局、城市管理、生态建设、社会运行、民主法制建设、政府服务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在理论研究交流、决策咨询、评价、品牌推进、展示活动、知识介入创业、就业帮扶、创业扶持、人才培养评价交流、社会组织成长、社会化融资、社会沟通协商、补偿机制、机关创新服务、媒体联动引导、政策保障等方面创新体制机制。同时,要建立健全落实各项扶持政策的长效机制,重点落实小额信贷、税费减免、社保补贴、场地安排、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创业辅导服务网络等扶持政策,形成制度性安排。要对违规的乱收费行为予以取缔,对限制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的各种政策要进行清理,对涉及的各项不合理收费要予以取消,对束缚创业的体制都必须冲破,对影响创业的观念都必须变革,对阻挠创业的机制都必须扫除。政府要积极支持和引导想创业的人员迈出门槛,已创业的人员扩大规模,有一定规模的人员做大做强。在产业类型上,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经济类型上,注重发展中小企业;在就业方式上,注重鼓励灵活就业。对省属国有集体企业要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步伐,通过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