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做好土地、水、绿等资源的效益开发。投入5亿元,继续实施生态资源的深度开发,确保新增水面一万亩,林地覆盖率增加5个百分点。加大环境保护力度,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全面提高环境质量,使灞桥真正成为西安的“绿肺”、“水乡”。树立一盘棋思想,对城乡基础设施一并规划、一并建设、一并管理。发挥广运潭、世界园艺博览会项目范围区内基础设施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北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以纺织城旧城改造为契机,采取综合措施,全面实施纺织城振兴新规划,系统地做好纺织城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建设标准,并逐步扩展到南部地区;发挥十里铺与主城区接壤、基础设施建设起步早的优势,以西带东,将城市道路、管网、市政设施和管理服务向东延伸,带动洪庆、席王、狄寨等地区发展。积极配合地铁一号线、西康铁路复线建设,完成西影路东延工程建设,完成米家崖景区改造。在完成秦汉雕塑的基础上,在咸宁路、西安国际港务区、灞桥工业园等人流相对集中的地区建成反映城市文化的标志性建筑物、景观园。建成大型开放式群众休闲广场2-3个。农村道路全部实现水泥或沥青改造,农村公交路网覆盖率达80%以上。通过市政支持、融资和市场化运作,争取大量资金投入,到2010年,完成投资25亿元,全区道路骨架全面形成,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园区等重点区域水、电、气、暖、路全部配套到位,达到让企业落地生根,具备承载企业生产、生活的条件。到2012年,完成投资30亿元,市政设施基本达到中心城区标准。
——以资金融通的突破增强发展的动力
积极采用市场化模式,下大力气进行融资机制创新和资本运营的大胆尝试。拓宽融资渠道,通过招商引资、争取上级投资、企业融资、银行贷资、激活民资,千方百计融通大资金,实现大投入,努力破解资金瓶颈。加强银企、银政合作,积极争取信贷支持,在与开发银行成功合作的基础上,继续加大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力度,力争多渠道融回资金30亿元;密切关注国家政策性产业战略方向和重点,不断扩充重大项目库,以项目争取资金;发挥各级的主动性,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积极争取国家、省、市专项资金和政策性返还资金;挖掘优势资源,高质量包装项目,拓展招商渠道,五年内确保引进、融回内资100亿元、外资1.4亿美元;积极营造环境,激励全民创业,利用股份制、合伙独资等形式,广泛动员民资参与区域建设。
——以规划编制的突破构筑都市新区格局
牢固树立规划就是“生产力”的理念,坚持规划先行,加快规划机制、体制创新。发挥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的作用,积极和上级规划部门做好对接,结合我区生态建设特点进行规划调整,提高开发用地比例,将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有机结合,为发展留足空间。加大规划投入,以西安市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及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为契机,完成灞桥区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其他专项规划及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工作,做好辖区内城市出入口主要路段、重点区域规划设计,加快与广运潭、世界园艺博览会项目的规划对接。加快土地置换,在“两带”及园区依法增加居住用地比例,支持房地产业在我区率先发展。力争每年调整居住用地1500亩,未来五年确保调整居住用地8000亩。
——以引进龙头企业和总部经济体的突破实现财力增长
一是采取投资拉动。积极向上争取,力争更多的中省市重点项目落户我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房地产、现代物流、能源化工、商贸等省内外知名大企业、大集团入区兴业。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在土地供应、手续办理等各个环节,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使更多的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运营,通过项目建设拉动经济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