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在全镇春耕生产掀起高潮、“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的大好形势下,今天,旧县镇召开了“万元增收计划”动员大会,这对我镇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农村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及中央和省、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我镇“三农”工作,广泛动员全镇干部群众,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万元增收计划”目标,因地制宜、抢抓机遇,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努力推进我镇“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明确思路、认清形势,深刻认识“万元增收计划”对推进“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发展阶段和发展任务的科学把握,深刻反映了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及特征,是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市委、市政府立足曲靖市情,在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实践的基础上,率先组织开展了“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现又提出了“万元增收计划”的奋斗目标,其最终目的,就是要通过“万元增收计划”的实施,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必须进一步明确目标、坚定信心,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省、市、县和镇第九次党代会的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中,全力推进全镇农村经济社会快速稳定发展。
(一)要清醒认识我镇落实“万元增收计划”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各项方针政策,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农业农村工作方针,克服频发的自然灾害,多方筹措资金,大力解决群众行路、饮水、看病、上学、增收等“八难”问题,使全镇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2005年,全镇农业总产值完成9250万元,比2004年增13.6%;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7307万元,比2004年增9%;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1750元,比2004年增9.8%。为推进全镇“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仍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一是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民增收缓慢。2005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了1750元,虽然连续两年保持三位数增长,但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比,增长速度仍然偏慢。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脆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农业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靠天收”的状况,旱涝保收的稳定性较差。三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层次低。传统农业比重大,高效经济作物比重小;在整个农村经济结构中,非农产业发展不快,工业化、市场化水平不高。四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低。龙头企业缺乏规模档次,带动力不强;主导产业链条短,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发展滞后,科技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面对这些问题和差距,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围绕既定目标和工作重点,大胆探索,大胆实践,认真落实“万元增收计划”,扎实推进“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
(二)要深刻理解“万元增收计划”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
落实“万元增收计划”的主要问题是破解群众增收难题,其最终目的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落实“万元增收计划”是一个关系全局的战略举措,也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大意义,是落实“万元增收计划”的首要前提。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提出的必然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