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力增强,四大主导产业年产值达13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5.4%,服务业中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金融、房地产进一步发展,比重有所上升,结构趋于优化,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8.5亿元,比增10.6%,完成年度计划的92.1%。
――在经济效益方面,政府、企业、城乡居民三大主体的收入快速增长,全区财政总收入达4.544亿元,比增25%,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2.112亿元,比增31.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74.5,比上年同期提高21.8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06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08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8%和10.5%。
2、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
以城乡互动并进、协调发展为主旋律的城乡建设取得新成就,全年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1亿元,比增41.3%,完成年度计划96%。一是列入市级跟踪督查投资项目200个,已投产项目59个,完成投资6.27亿元;竣工项目17个,完成投资2.99亿元;动工项目80个,完成投资11.17亿元,正在办理前期手续项目44个,完成投资1.02亿元。二是区级重点建设项目60个,实现开工59个,完成投资11.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1.8%。区级为民办实事项目10个,1-12月已全部开工建设,实现投资2884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8%。
随着城乡基础设施进程的加快,区域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有力地推动了对外开放步伐,外贸出口、利用外资取得新突破,全年共新批外商投资项目40个,合同利用外资1.81亿美元,完成年度计划的226.1%,比增89.2%;实际利用外资1.15亿美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43.3%,比增26%;外贸出口创汇3.44亿美元,比增12.6%,完成年度计划的93.6%。
3、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经济社会进一步协调。
2005年共组织实施国家、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24个,5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并顺利通过2003-2004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工作考核。切实加强基础教育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措施办法,中小学撤并及危房改造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双高普九”工作在全市首家通过省级验收,等学校达标创建工作扎实推进,逐步向教育强区迈进。计生工作顺利通过了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考评验收,全区人口出生水平9.68‰,政策符合率达96.12%。公共卫生投入力度加大,启动建设疾病预防控制与医疗救治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在开展,创卫工作顺利通过省级复核验收。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两个确保”、“一个低保”政策进一步落实。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进一步深化,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档案、社会治安都取得了新进展,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三、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看到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加快、结构调优、效益趋好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为“一紧、一低、一难”。一是土地、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供应偏紧,能否得到合理安排和利用,事关我区经济社会能否持续、协调发展;二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第三产业比重偏低,能否尽快得到提升,关系到我区的区域竞争力能否得到加强;三是区域整合发展过程中体制、机制方面创新难度加大,能否及时解决,关系到我区区域经济能否尽快形成合力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面对,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不断提高我区统筹协调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四、今后的对策
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