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精力来抓农业农村工作,对于新农村建设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协调研究。在制定发展规划、安排资金投入和研究重大政策时,自觉地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优先的位置考虑。分管领导要全身心地扑在“三农”工作上,尤其是县(市、区)和乡镇两级领导,要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农业农村工作上,紧紧围绕农民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急、所需,深入基层,搞好指导协调和督促落实工作,及时解决农业农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全市各涉农部门要科学制定全市农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和行业规划,做好综合协调工作,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和助手。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以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契机,明确服务“三农”的职责,调整工作思路和力量配置,把服务职能延伸到农村,不断提高服务“三农”的水平,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保护“三农”的浓厚氛围,为农村小康建设和农民致富多做实事、多下力气、多创实效。
(二)深化改革,求真创新,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和措施。一是继续推进农村综合体制改革,正确处理精简机构与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关系,妥善安置分流人员,确保农村基层政权稳固和社会稳定。理顺县乡财政财权事权关系,增强基层财政实力。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完善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长效机制。扎实推进林业管理体制改革和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统筹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等改革。二是要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支农惠农的各项政策。对中央和省的支农政策,我们要研究透、争取够、使用足、配套好。各级各部门都要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和支持。各级财政要按中央的要求,增加预算内支农资金。涉农部门要把更多的资金投向农村。金融部门要改善服务,增加对新农村建设的信贷投入。要加大各项支农资金的整合力度,以规划整合项目,以项目整合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注意总结和推广“一事一议”办公益事业的好经验,鼓励农民筹资投劳、热情参与投身新农村建设。
(三)改进作风,努力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和能力。200*年是“效益年”,各级各部门必须改进工作作风,切实为“三农”服务。要切实加强涉农队伍建设,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责任感,将服务农业、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长期以来,乡镇干部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抓农业税费的收缴上。全面取消农业税后,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基层干部也从催粮收款中解脱出来,为基层干部、基层政府重塑形象创造了条件。现在的问题是,要针对农村实际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目前关键是要把各项支农资金和惠农政策用好、用活,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推进政务公开,强化行政和社会监督,确保农民群众得到实惠。要切实转变作风,努力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和农民致富多办实事,促进和谐韶关建设。
同志们,200*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任务光荣而艰巨。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同心协力,扎实工作,全面完成今年农业农村经济各项任务,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