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特色的“25331”文化创建模式,即培育目标、理念两大引领体系,狠抓市场管理、人本管理、走动管理、岗位管理、四工并存五大基本体系,突出安全、廉政和管理流程再造三大延伸体系,强化文明行为、环境刷新、听视觉识别三大支持体系,深化创建学习型企业一大动力体系。安全文化作为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深入挖掘质量标准化底蕴的基础上,构建起了“6+2”的安全文化建设模式,即抓好安全理念、安全六预、精确管理、亲情教育、行为规律、安全听视觉六大安全体系以及安全目标愿景和本质安全理论两大引领体系。同时,我们还把文化创建活动与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相结合,积极营造了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和鼓励人干事、支持人干成事的良好氛围和工作环境,促进了企业和谐发展。下一步,我们将在抓好前期举旗、铸魂、导行、塑型工作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把安全管住、把煤矿管好,让职工富裕”的目标要求和“做岗位、做流程、做现场、做管理”的发展思路,通过流程再造,打造数字化本质安全型矿井。深入开展企业文化管理创新年活动,推动企业文化向不断向管理渗透融合,积极搭建安全信息化管理平台,将干部走动式管理、编码管理、安全标识等各项工作全部纳入信息化管理,以信息化建设带动工业化建设,推动企业快速发展。建立“抓细节、严过程、控动态”的安全精细化管理平台,在坚持“4e”精细化管理标准的基础上,向每一人、每一事、每一处、每一时、每一物的“5e”精确化管理转变,抓好岗位价值的流程再造,深化“四工并存”激励体系和现场看板管理,推动企业文化向无缺陷、无边界、无极限发展。
四、构建和谐企业,必须实现发展成果全员共享
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要实现这一目标任务,关键在制度。制度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和根本性,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因此,我们在政策措施制定上,坚持既符合国家政策,又紧密结合企业实际;既突出重点,又整体配套;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使其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和可行性。具体讲要实现发展成果全员共享,应着力抓好“五个机制”的建立。一是民主决策机制。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领导班子内部意识规则和程序,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水平。搞好矿务公开,推进公开的内容不断向解决企业改革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延伸,公开的层次不断向区务(班务)公开延伸,公开的程序不断向办事的全过程延伸,确保职工群众对企业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二是人才竞争机制。“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是构建和谐企业所追求的目标。实现发展成果全员共享,关键是让每个职工都能真正获得平等发展的机会。为此,我们积极为职工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全面推行公开竞聘用人制度。特别是对有一技之长的职工,通过评选“首席技师”活动,提高其待遇,使技术人员名利双收。三是教育培训机制。充分利用各种有效载体,着力加强对职工安全基础、专业技能、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形成了“631”的培训模式,即60%的人利用班前班后会进行学习,30%的人在教育培训基地进行培训,10%的人选送到上级单位和科研院校进行深造,实现了教育培训的规范化、制度化、系列化、程序化。四是稳定机制。稳定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前提和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