械化程度,做好更新配套工作。解决农业机械化程度低、老化、不配套问题,才能把捆在土地上的劳动力解放出来。一是增加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更新老式机械。二是购置先进、现代、高效、配套农机具,全县要达到1000台套,现已新购置120台套大型农机具,继续加大购置量。三是加强现有农机具管理,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四是加强新农机具、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五是田间作业要求用大马力拖拉机,连片作业,标准化耕作。目前全县已投资1000万元,购置80马力以上的大型拖拉机50台,大型联合收13台,配套农机具120台件。要充分发挥这些和原有的农机具作用。要坚持自愿、民主,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组建农机作业合作社。落实好对农民田间作业优惠10%的政策。加强农机合作社管理,充分发挥其效益。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解放更多劳动力,外出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六)辟建外埠基地,拓展劳务输出空间。千方百计巩固老基地,不断开辟新基地。一是要实行领导对接辟建基地。各级领导要把辟建基地、考察劳务用工市场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象抓招商引资那样抓基地建设,每个乡镇村都要建立几个稳定的输出基地。特别要求把“长三角”、“珠三角”和境外劳务输出做大做强。二是要开展中介联络辟建基地。充分发挥各类中介组织和劳务经济人桥梁和纽带作用,采取市场化运作手段,加强与外地中介组织、劳务市场和用工单位洽淡对接,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务合作关系,形成劳务人员长期稳定的就业格局。三是要鼓励能人带动辟建劳务基地。通过亲戚带亲戚,朋友带朋友、乡亲带乡亲走出去赚钱。四是依托各级各类驻外办事机构辟建基地。发挥其窗口导向作用,派驻“劳务大使”,积极谋求更大的输出数量,更多的就业岗位。五是依托劳务品牌辟建基地。品牌是信誉,品牌就是市场,通过品牌经营,带动劳务经济向广度和深度拓展。靠品牌声誉和诚信度巩固基地建设成果。
(七)以劳动部门为主,建立多元化社会化输出格局。一是要强化政府组织在劳务输出主导地位作用。发挥各级劳务组织领导体系和信息服务网络体系的整体功能,有组织有计划地把农民工向外输出。二是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村经济人和劳务输出致富能人的积极性,利用他们的信息灵、渠道广、地缘熟、信誉好的优势带动劳务输出,动员各业能人牵头组建各类劳务输出专业协会、联合会等。三是要大力挖掘亲缘、友缘的潜在优势,广泛动员农民工主动投亲靠友,依靠外埠亲友的力量把劳务输出去。四是要鼓励有技术专长的能人到大城市、开发区独立闯出去,站住脚后带动乡村民工输出。五是要积极鼓励民间和社会群团组织参与劳务输出“主战场”。支持相关部门、经济实体、群众团体、社会组织以及相关干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民间能人领办创办劳务中介组织,开展劳务输出。形成以劳动部门为主,中介组织支撑的多元化、社会化劳务输出工作格局。
(八)强化民工管理,实行全面全程服务。一是要加强劳务基地管理。政府对辟建的劳务基地要加强管理,主动引导农民工在自愿、民主的原则上成立民间劳务组织,经常与政府、企业、民工联系,做好各方面服务,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解决务工中实际问题。二是做好社会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可减少劳动力转移的盲目性,降低农民外出就业的成本。为外出就业农民工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要建立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就业档案,掌握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分布与就业状况。向农民免费提供就业信息和政策咨询,提供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三是作好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等方面的歧视性规定及不合理限制。对进城就业农民和城镇居民一视同仁。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就学和计划生育等问题,切实维护农民进城就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