际、国内市场对劳动力需要量大,要求素质高农村富余劳动力有着巨大的潜力。一是劳务经济工作发展不够平衡,一些乡村存在薄弱环节。二是从劳务输出男女比例看,妇女劳动力占输出劳动力的29.6%。三是每年都有一批初、高中、大中专毕业生毕业,增加了一些新生劳动力,四是大型农机具更新配套,机械化程度提高,可解放出一大批劳动力。从调查情况看,劳动力素质较低,外出农民工中高中毕业者仅占10%左右,初中毕业者占30%,小学毕业占50%,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文盲或半文盲,并且80%的人没有受过相关技能培训。在劳务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就业门路窄,从事的大多为简单体力劳动,很难找到岗位相对固定,收入相对较高的工作。因此,我们要树立劳动力转移的新思路,按照县十一五规划要求,以中央1号文件精神为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坚持扩大总量与提高质量,创名牌相结合,坚持就地兼业转移与离土转移相结合,向小城镇转移与向大中城市转移相结合,向国内转移与向国外转移相结合。实现六个转变:即由省内向省外,北方向南方,国内向国外转变;由靠体力谋生向靠技能、智能型转变;由临时性、季节性向固定性、常期性转变;由男劳动力一枝独秀向男女并驾齐驱转变;由无序向有序、有组织方向转变;由打工仔向当老板、干大事、创大业转变。
(二)进一步加大学习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外出打工光荣的氛围。一是组织训练一批劳务输出宣传报告员,深入村屯开展大张旗鼓的宣传。二是利用春节前后组织农民工中能人巡回讲演,现身说法,典型引路。三是大力推广先宜后难,分类发动,提高输出总量的经验。四是党团员和各级领导干部带领群众出劳务。选派干部外出打工,搜集务工信息,探索打工门路,建立劳务基地。五是修改完善宣传劳务输出优惠政策,调动干部和广大务工人员积极性。
(三)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农民工素质。各级领导和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政府扶持、齐抓共管、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按需培训、注重实效”的原则,抓好转移劳动力培训工作。提高农民工素质,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竞争力。在培训的阵地上。要利用九校合一的**县农民职业技术学校和**等各乡镇劳务输出培训基地进行专业培训;在培训重点上。要以初高中毕业生和青壮年劳动力为主;在培训手段上。要采取职业培训、源头培训、订单培训、定点培训、岗前培训、跟踪培训、下岗再就业培训等。在培训内容上。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主要以家政服务、餐饮服务、宾馆服务、保安员、建筑工、电动缝纫工、机械维修工、物业管理等八大专业为主。在培训方式上,一是请进来,请有专业技术特长的专家教授,技术人员讲课。请用工单位来讲课。二是送出去。广泛与省内外知名院校搞好联合办学,联手培训初高中毕业生。三是与用工单位对接联合培训,送到用工单位进行专业或岗前培训。四是成立讲师团。到乡村农户进行培训,提高农民工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
(四)积极引导土地合理流转,促进劳务经济发展壮大。土地流转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富余劳动力转移速度。劳动力转移的快,就会促进土地有序流转。因此,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合理流转,加快劳动力转移。目前可采用以下形式:一是办农机作业合作社,土地连片耕作,分户管理;二是积极引导农民按自愿的原则,主动作好离土农民的土地流转工作,推进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三是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农民以土地入股,组成股份合作社或联合体,按劳计酬、按股分红;四是有地无机户与有地有机户自愿组成互助组,互利互惠,提高劳动效率,使更多的农民投入到劳务输出大军中,为农民增收创造一种长效机制。
(五)努力提高农业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