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领,增强了市场意识和创业发展的信心。人们反映:外出打工人员接受城市工业文明的熏陶,回来穿戴讲究、说话文明,象变了一个人似的。有的人还由“打工仔”变成了“小老板”。实践证明外出打工提高了农民综合素质和就业、择业能力,造就了一大批优秀农民。
6、劳务经济促进农村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各级领导把劳务经济作为一项产业来抓,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每年将有4万多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了劳动力资源开发,土地有效流转,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农民通过打工富裕了,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谈论更多的话题是多挣钱、快致富、讲科学、学技术。家庭和睦、邻里互助、尊老爱幼、文明向上尉然成风,杜绝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农村潜在不安定隐患发生,促进了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
7、劳务经济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各级领导干部通过抓劳务输出,为农民发家致富服务,为外出打工农民送信息,找门路,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解除后顾之忧。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帮农民之所需,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广大农民对党的政策更加拥护,对领导干部更加信任,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了。
8、劳务经济的发展加快构筑和谐社会建设。农民进城务工,有效地缓解了农村富裕劳动力就业的压力,减少人多地少的矛盾,解决了农村“半年忙碌半年闲”问题,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了农业现代化,使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合理配置,收到最大效益。同时,农民工进城务工也促进了城市工业及各项事业的发展,加快工业反哺农业进程,促进城乡和谐发展,农民融入城市,有的已成为城市居民,促进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二、劳务经济工作的基本经验
在调查研究过程中,使我们深深感到:多年来,特别是近两年来发展劳务经济成功的实践,既提高了各级党、政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也使我们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其基本经验有如下六点。
(一)深化思想认识,切实加强领导。长期以来,有的领导思维方式是就农业抓农业,就粮食抓粮食,眼睛光盯着那块土地,或者忙于领导事务。对劳动力转移,一些干部是说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放任不管,带管不管。一些部门认为与己无关,针对上述问题,各级领导采取了有力措施加以解决。一是认真学习中央1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工作的通知》、《农业部关于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工作的意见》和省市有关文件及领导讲话。二是组织领导参观考察。县委书记**亲自带领主管领导、有关部门和乡镇领导去北京、天津、沈阳、大连、青岛等劳务基地考察访问。三是搞好调查总结典型。全县总结了一大批典型,在**镇召开劳务输出现场推进会,推动全县发展劳务经济。四是召开劳务经济工作会,表彰先进,带动中间,推动落后。今年2月20日,全县召开了劳务经济工作电视会议,在全县500个自然屯,建立1500多个分会场,3万多干部群众参加会议。五是通过算劳动力转移收入帐,看发展劳务经济重大意义。通过上述方法,使各级领导认识到,劳务输出是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真正把劳务经济当成产业抓。在此基础上调整了工作思路,实现“三个转变”:由抓土地产出率向同时抓劳动生产率转变,由抓自然资源开发向同时抓劳动力资源开发转变,由抓经济结构调整同时向抓农村就业结构调整转变。真正把劳务经济列入了日程,纳入总体规划,强化措施,各级干部不仅重视在思想上,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