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连、广州、青岛、烟台、昆山等50多个城市,在俄罗斯、日本、南韩等10多个国家等辟建劳务基地398个,60%以上的劳动力是通过劳务基地转移出去的。6、务工人员趋于稳定,时间不断延长。从全县解剖的10个村的劳务输出情况看,一年到三年的占输出人数的29.84%,三年以上的占42.14%。7、劳务输出的妇女劳动力人数明显增多。2004年转移的农村妇女劳动力只占农村劳动力转移总数的10%。2005年转移农村妇女劳动力达14528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总数的29.6%,比去年增加了19.6个百分点。8、打造一批典型和名牌。据劳转办掌握全县有40多个典型单位,260名劳务输出个人典型。我县叫响的有从事建筑、绿化、养殖、保姆、保安、缝纫等劳务品牌。9、小富置家,大富兴业已成趋势。很多外出打工农民挣到钱,由穷变富。**乡常青村**去莫斯科打工挣回了钱在城里买了门市楼,购买小轿车。有的打工仔挣到钱后在外办公司,当大老板,如**乡**在哈市创办齐峰实业,有固定资金700万元,注册资金400万元,年纳税100多万元。也有的回乡创业。如**乡**村**,外出打工淘金,回乡投资300万元创建“黑土星”米业,年产值1000多万元。
(三)劳务经济作用和取得成效
1、劳务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作用突出。劳务输出已成为全县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2004年全县劳务收入人均收入增收650元,2005年劳务收入人均收入增收800元。有526户农村贫困户和1573人通过劳务输出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部分村屯劳务收入达到小康水平,如上集民族村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全村人均收入超万元,家家达到小康户水平,消灭了贫困户。
2、劳务经济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通过劳务输出,一方面使土地集中在有经验的种田能手中经营,提高了种植业的效益。另一方面促进了非农产业的发展,改变了在农业中,种植业一统天下的局面。据2004年全县农民收入构成情况统计分析,2004年劳务收入12067万元。占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的18%,二三产业占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的16.1%,畜牧业占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的10.4%,种植业总收入只占全县农村总收入的一半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出现多元经济并举的格局。
3、劳务经济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改善了生产条件。由于劳务经济的发展,使农民逐步富裕了,手中有钱了,增加了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标准化作业能力。如上集镇天放村几年来投资557.5万元,打电机井212眼,架高压线路3000延长米,修桥涵73座,有农业机械343台套,基本实现机械化作业,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
4、劳务经济促进了土地流转,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推动了土地的合理流转,由一家一户传统种植转为规模化经营。**乡**村有劳动力310人,劳务输出219人,占劳动力的70.65%。5442亩土地由原来的一个劳力耕种17亩,增加到一个劳动力耕种59亩,增加3.47倍,土地基本集中在部分种田能手中,这样既推动了土地规模化生产,又实现了走一户富二户的目的,全村人均收入达4855元。
5、劳务经济促进农民综合素质提高。外出打工农民不仅富了口袋,而且富了“脑袋”。农民走出了家门,跨出了省门,冲出了国门,看到了纷繁万变的大千世界,从而开阔了眼界,更新了观念,树立“要想富、出劳务”外出打工光荣,创业致富有功的新观念。许多打工农民不仅赚了钱,而且学习了外地的致富经验,学习法律知识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学到了很多技能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