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真正符合《促进法》精神和激励作用的政策,大力吸收民间资本,兴办民办、民办公助、公办民营教育,形成多元化结构和公办、民办学校真正“共同发展”的态势。
同时,要指出《促进法》又是一把双刃剑,我国民办学校进入大浪淘沙、优胜劣汰时期,广大民办学校一定要努力把握机遇,以法办学,正确应对挑战。
传播与融合可持续发展理念是教育的第一责任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7次大会建议设立epd教育项目,全称是“环境和人口教育与为人类发展的信息计划”,是一个跨学科项目。2004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发布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2005-2014)计划实施方案(草案)》,要求对整个教育包括各级各类教育及其各类考试进行重新定向。
1998年,我国epd教育的实验在北京市部分区县起步实施,指导原则是:通过对人的教育促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倡导的esd项目的目标与宗旨完全吻合。联合国国际教育局专家劳尔先生在考察北京epd教育实验学校时认为,中国的epd教育既是发展中国家又是发达国家的样板。2003年8月,温家宝总理对我国epd教育做出重要的批示:“对广大公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环境、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很有必要。要把这项工作同公民道德教育和学生素质教育结合起来,使之经常化、制度化。”
因此,教育部门(包括精神文明建设主管部门)要抓紧对温家宝总理在两年以前的上述重要批示做出正式的回应。教育主管部门应把握机遇,在应该确立的大教育观中渗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由此在更大范围内普及epd教育,为从根本上贯彻落实推进科学发展观,发挥其他行业所难以发挥的独特作用。
教育信息化和现代远程教育是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第一通道
现代远程教育是以网络教育为代表的教育。在网络教育时代,以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为特征的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将有可能变为现实。英国约100多所综合性大学全部开设了网络课程,达到了全英高校课程互联、互通,还与欧洲其他国家及美国之间有相当完备的高等教育互联网系统。这让我们看到,网络教育不会使大学消亡,但是大学必须进行顺应时代的变革。
同时,要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北京市已形成学校、区县、市三级教育信息网络系统,但目前中小学硬件使用率不高,基础设施投入与资源库建设失衡,网上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匮乏,已成为“校校通”工程的“瓶颈”。“建库”成为影响基础教育信息化全局的战略核心问题。
总之,认真研究当前国内外上述各种先进的教育新思潮,有助于我们加深理解市教育大会的精神,进一步增强全面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加快推进首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