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引人注目地提出了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强调“自然、经济、社会”复杂关系的整体协调,其理论核心紧密地围绕着两条基础主线:其一,努力把握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平衡。其二,努力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作出的新发展。它从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需要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必将指导我们解决前进道路上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顺利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整个现代化事业。
作为当代大学生,要真正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整个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我们必须要深入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要义和精髓,将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成长和发展问题有机地联系起来,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关系我们成长发展的各项工作。然而,我们必须要意识到如果将科学发展观仅仅局限在口号上,而不落到实处,这是空洞而又肤浅的。山东大学“五心”教育活动就为我们提供了实践的平台。“五心”教育活动的“五心”是指“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 “五心”教育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切实加强广大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有过硬的社会竞争力和创造力、个性与人格得到健全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进一步引导大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社会、关爱他人、孝敬父母,并努力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素质,以便将来更好的为社会做贡献。
首先,对大学生进行“五心”教育活动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科学发展观要求做到以人为本,促进人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马克思早在《资本论》及《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就谈到:资本主义是最大限度的浪费个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是最大限度的保证和实现人类本身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就是要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使人们在物质、精神方面得到丰富的发展。因此,在社会主义发展目标上就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摒弃目标单一化的倾向,既要讲经济社会的发展,又要讲人的全面发展;既要注意人的物质生活的改善,也要注意人的内在素质的提高;既要注重人的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和无私奉献精神,又要注重人的自我需要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大学生亦是如此,要成为能够建设小康社会和整个现代化事业的全面发展的接班人,不但要立志勤奋、刻苦治学,做到把“信心留给自己”,更要注重自己的道德素质,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只有如此科学发展观才能够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得到践行。
其次,坚持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进行“五心”教育活动,促进自身的发展和提高整体素质具有重大意义。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素质发展和大学生事业发展,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贯彻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把青年视作未来和希望。我们党历来把青年当作推动社会发展的有生力量,总是把党的事业与青年的成长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青年的健康成长也离不开党的指引,我们大学生同样如此。在当代中国,大学生要推动社会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投身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走实践中成才的正确道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