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五中全会 >> 正文
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教育

、巩固率、义务教育完成率、德育合格率、教科研成果、体卫艺工作等都是教育质量的应有之义。如果我们不能正确理解教育质量的涵义,就会陷入应试教育的误区。
  第一,课程改革问题。认真贯彻“郭家坝会议”精神,坚持“强力推进,健康发展”的原则,狠抓校长(核心)、教师(关键)、支撑课改的信息设备(重要条件)。
  第二,要采取超常规措施做好“普九”迎省查国检工作。“普九”迎国检工作关系到全省大局,要按照高质量、高标准的要求,进一步树立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机遇意识,克服畏难情绪、骄傲情绪、麻痹情绪和侥幸心理,抓住普及程度、基础工作、内部管理、学校维修、办学行为、校园文化六大重点,强化工作措施,确保“普九”高质量、高标准迎接省查国检。要继续坚持“双线三级承包责任制”(双线指行政、教育两条线;三级指县、乡镇、村三级)和“三定三包”责任制(定责任、定目标、定对象,包劝学到位、包救助到位、包执法到位),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增强人民群众和学生家长的法律意识。坚持政府对适龄学生下发入学通知书、对中途辍学学生下发督办通知书敦促返校制度,对拒不送子女入学的家长,应组织法院、司法等部门对其批评教育,并采取有效措施责令其父母送子女入学。学校要迅速搞好五项清理工作,即数据清理(特别是学生异动情况)、文化清理、环境清理、课程清理、经费清理,确保“普九”迎国检工作一次性评估合格。
  第三,积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要积极落实市委提出的到200 年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战略部署,今年初中升高中阶段的比例要达到 0%以上,并实行行政、教育“双线”目标考核。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确立的“县一中走精品教育发展之路,县二中走特长、特色教育发展之路,县职教中心走职业教育和农民就业培训的发展之路”的要求,布局高中阶段教育,同时各高中不再招收复读生。
  第四,要高度关注教育公平问题。一要大力救助贫困生。常务副省长周坚卫在春季开学电视电话会议上动情地说过这样一句话:“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学读书,这是教育最基本的公平。如果贫困家庭的孩子上不了学,这样的改革一定是失败的改革!”现在我们的政府正在加大投入解决贫困生入学问题。“两免一补”政策是惠及农村义务教育的一项德政工程,为切实把这项好事办好,我们成立了“××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制定了资助工作制度和工作细则,明确提出了免费提供教科书对象的确定、资助申请程序、资助对象的审查评定工作要求,建立了资助对象的公示制度以及违纪违法处罚制度。要求严格按照五项程序执行,即:个人申请——学校评定考核——校内外公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审定批准——学生本人凭证领取。确保资助贫困生工作民主、公平、公开。二要真情关注残疾生、德困生、学困生和留守生。德困生、学困生厌学是我们教育最大的失误。我们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和博爱的精神,切实制定帮扶措施,加大帮扶力度,让他们感受到教育的温暖和公平。我们的教师要尽可能地多给学生一点关爱。教育局即将制定下发《关注“五生”实施方案》,希望各学校能创造性开展工作。三是要切实端正办学行为。我们再也不能以牺牲学生的健康为代价,靠“时间+汗水、书山+题海、日光+灯光”的“拼命术”来提高考试成绩了,这不符合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坚决对办重点班、补课、课程开不齐开不足、应付开课甚至明开暗不开等不规范的办学行为说“不”,今年我们已将办学行为纳入了校长目标考核的“一票否决”。
  3、关于以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为核心的优秀团队工程
  一是立足校本行动建立现代学校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树立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农村建设市…
   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高等教育和谐…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企业…
   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以执政成效…
   落实科学发展观人才求突破
   要站构建和谐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动德清…
   树立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农村建设—…
   树立科学发展观方案
   加强科学发展观科普宣传的意见
 
学校任课教师业务学习制度
把思想统一到十六大精神上来
电力公司员工年终总结
县交通局承诺
处级干部个人总结
民政局大学生村官发展总结
公路养管信息化管理讲话
鞋服厂家订货会上演讲稿
小品麻将惹祸
林业局领导年终总结
坚持结合保证搞好创先争优活
科学用水转变发展工作方案
加快科学发展实现富强实施工
科学跨越发展工作指导意见
科学发展学习指导意见
科学技术战略工作方案
市领导出席科学技术表彰大会
开创十二五科学建设新局面
领导推进科学发展新水平
召开医学教育与科学发展大会
五中全会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