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上的盲目扩张,走内涵式教育发展之路。四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难度较大。主观上校长和教师的思想准备不够充分,客观上课改缺乏信息技术和实验设备的有力支撑,健康推进课改的难度较大;五是学校管理水平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我们教育系统上下务必高度警惕,采取得力措施加以整改。
二、以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教育
教育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非常密切。第一,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教育发展状况,如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人均受教育年限、公共教育经费投入的比率、区域教育的发展状况等,最能体现一个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程度。第二,科学发展观的重点、难点都在教育上。有资料表明,我国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占3 %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的 %的水平。2003年,我们消耗了全世界钢铁的2 %、石油的30%、水泥的 0%,才创造了全世界gdp的 %。我们的教育到底是“以人为本”还是“以考为本”,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还是片面、失调、不可持续地发展,是统筹兼顾还是顾此失彼?这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上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三,科学发展观的实现依赖于教育。教育是全社会的一个先导性、基础性部门,它为社会各行业各系统提供智力支持、培养专业人才、传播先进的社会理念,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基本保障。因此,教育树立和实现科学发展观是整个社会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没有教育的科学发展,就没有人的科学发展,也就没有科学发展的社会,也不能实现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发展终极目标。
科学教育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上的体现,它有三个基本内涵:一是以人为本;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是教育创新。
坚持科学教育发展观,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对于教育来讲,以人为本就是在教育目的上要把满足人的发展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教育过程中要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服务于人。教育是培育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没有哪一个领域像教育这样与人紧密地直接关联。我们讲以人为本,具体来说就是要以民为本,以师为本,以生为本。
以民为本,就是“教育要为人民服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让人民满意,就必须牢固树立“以民为本”的大局观念。如何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来考虑学校的发展、学校的管理、学校的教育教学、学校的办学行为?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我们要多跳出教育看教育,多一点换位思考,如果我们只看到自己工作的辛苦和委屈,感叹教育难搞、感叹教师难做,而忽略社会、人民的诉求,我们的心态就会逐步扭曲。理解是双向的,只有我们先理解了他人,增强了服务意识,才能取得社会和家长的认同、理解和支持。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办学以教师为主体,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教战略,是当今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挑战。以师为本,就要体谅教师疾苦。我们的老师太苦、太累、太清贫,他们太需要领导的关心和呵护。比如高中,很多教师都是每周30-- 0节课,班级名额高达 0余人,带两个班的课实际上是三个班的工作量,备、教、批、辅、考、研样样马虎不得,从早上 点起床到晚上10点至11点才能回家。很多学校条件十分艰苦,很多教职工家庭十分困难,很多老师身体十分虚弱,可他们却毫无怨言的长期战斗在第一线。教师的疾苦我们一定要看在眼里,一定要记在心里,一定要多给予关怀。我们提倡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 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各校一定要创造条件、建立机制促使老师积极锻炼,我希望我们的老师人人有一个好身体,这比什么都重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