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同时,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精细化工、旅游、电子信息、社区服务、中介服务等新兴产业,提升产业整体素质和产品竞争力。要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完善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管理,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体系,鼓励大中型企业创立技术研发中心,大力引进、推广、普及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实施科技项目300项,推广科技成果200项,实施专利150项,科技对经济的贡献份额要达到 0%以上。要坚持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加强以高科技人才、党政领导人才、企业管理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和发展人才市场,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全市人才总量要达到 .5万人。要坚持可持续发展为取向,注重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效益的统一,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生态建设,强化源头防治污染、面源污染和保护生态,健全环境监管机制,依法加大对矿产、印染、钢铁等行业重点排污企业的治理力度,保护土地资源,搞好矿山生态恢复,努力创建生态市。
(二)统筹协调,注重全面发展
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统筹协调,全面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共同进步。
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现代化中等城市建设理念,本着“优化布局、完善功能、统筹城乡、集约发展”的原则,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经济发展搭建平台。要研究制定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统筹搞好城乡建设规划,大力推进城市建设和改造,搞好海城河整治工程,加强城市环路内路网建设,完成老城区改造,合理开发城市各类资源,到2010年,城市规划用地规模要达到3 平方公里。要加强农村小城镇建设,坚持走城乡一体化、农村城镇化之路,以各具特色的中心城镇建设为重点,发挥小城镇积聚牵动作用,加快道路、电力、供水、通信等公益基础设施建设。有条件的镇村积极探索农村集中居民住宅区建设,改善农村居住条件。要全面整治城乡环境,坚持从解决人民群众要求最急迫、受益最直接的基本生活条件问题入手,加强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推进农村清垃圾、清路障、清柴垛、清污水和改宅、改水、改厕、改灶、改路、改圈工程,推广使用新能源,切实解决“脏、乱、差”问题,创造整洁、舒适、文明的良好环境。
二要大力发展各项事业。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注重社会全面进步。要发展教育事业,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调整城乡教育布局,整合教育资源,落实免除中小学学杂费等政策,巩固“双高”普九成果,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及实用技术培训,培养新型农民,增强农民就业能力,奠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基础。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搞好公共文体活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培育文化市场主体,完善文化市场体系,着力培育一批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打造具有海城特色的文化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发展卫生事业,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市级医院、镇区中心卫生院、村级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加速构建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要达到100%。同时,要搞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提高人口素质。
三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拨、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要坚持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政治制度,加强人大班子建设,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地方国家权力,充分发挥各级地方人大组织的作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