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全面完成棚户区改造,城乡建设居民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有序,整个县域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道路。
为了实现上诉目标,今后五年重点要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突出中心,做强县域经济
牢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加快发展速度,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全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一是打造优势产业体系。坚持五业并重,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着力培育独具特色的区域主导产业。要全力提升矿产业,利用镁砂、滑石资源优势,引进现代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产品精深加工的比重,促进产业升级,产品换代,力争到2010年,矿产品的精深加工比重达到 0%以上,实现产值440亿元。要全力提升钢铁产业,立足钢铁业现有优势,依托鞍钢牵动和辐射,大力发展钢铁精深加工和延伸加工产品,打造以西洋集团、峰弛集团冷轧薄板、后英集团硅钢片和东四型钢等为核心的钢铁产业规模化生产格局,力争到2010年,钢材产量达到400万吨,实现产值290亿元。要全力提升纺织业,依托纺织业传统优势,以西柳服装市场为载体,以辽宁海城纺织纺织工业园、感王高科技轻纺工业园为龙头,积极培育壮大捻织、印染、制衣等骨干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开发名牌产品,增强纺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力争到2010年,培育10个以上销售收入超5亿元的省内行业龙头企业,实现产值500亿元。要全力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做强农产品生产基地,做大农业示范园区,做优农事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农业,建设北方农产品加工基地,力争到2010年,农产品加工增值率达到 5%,加工产值达到100亿元。要全力提升现代集贸业,借助专业市场发达的优势,坚持以西柳服装市、南台箱包市场改造和提档升级为重点,巩固发展建材、农机、南果梨等专业市场,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同时利用交通区位优势,构建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发展农产品流通组织、中介服务以及信息产业、社区服务业、旅游业和现代商业,力争到2010年,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达到500亿元。
二要推进项目建设工程。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核心,以打造经济发展载体为重点,全面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继续实施项目建设“三百工程”,积极推进辽宁海城纺织工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强化项目引进、筛选、建设和储备,坚持技术含量高、市场覆盖率高、资源消耗低的项目引进标准,瞄准国内外知名和跨国公司,持续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产业关联度高的龙头型项目,打造支撑经济发展的项目集群。要发挥开放的牵动作用,整合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引资载体,增强招商引资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发挥民营经济的主体作用,强化政府服务,改善发展环境,制定发展规划,创新发展模式,引导企业树立竞争意识、质量意识、诚信意识、制定政策,健全机制,落实措施,放宽民间资本市场准入条件,鼓励民营企业向农业、城乡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等领域投资,支持民营企业与国外大企业、大财团进行联合和对接,推进民营企业外向化、规模化发展。要发挥园区的载体作用,以海城、腾鳌两个开发区为先导,以海城纺织工业园、感王高科技轻纺工业园等各类园区为支撑,统一规划建设,加强产业引导和项目调控,促进新上项目全部进入园区,现有分散型企业逐步向园区集中,构建产业集群化、企业园区化的发展格局。
三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以优化结构为主线,围绕做强做大五大优势产业,加快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主导产业优化升级,在改造传统产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