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全局性、长远性的深刻影响。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是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顺应了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要求,从根本上彰显了我国的发展道路是和平发展的道路。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发展,以造福人民为根本目的,因此必须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以以人为本为核心,把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作为衡量是否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标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包括各个方面,但最为紧要的是享有生存权和发展权。以人为本,蕴涵着“贵和修睦”的价值观念。和平是实现发展的前提条件,发展是促进和平的重要基础。和平与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息息相关,与人民群众的富裕和幸福息息相关。实现科学发展,首先要维护和利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和平发展。坚持和平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造福人民的根本目的,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根本愿望、根本需要、根本利益。中国近代饱受外来侵略和内部战乱的磨难,人民最懂得珍惜和平发展;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实现民族振兴是一个长期过程,最需要谋求和平发展;我们所追求的发展是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具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证和良好的社会环境,离不开和平发展。科学发展观所揭示的发展目的、所追求的发展目标、所体现的发展内涵、所指明的发展途径,都充分说明了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发展一定是、也只能是和平发展,而绝不会是掠夺式的发展,绝不会对他人造成威胁。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发展,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因此必须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强调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坚持“五个统筹”,这既是要求,也是方法。对于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以及“五个统筹”的内涵,胡锦涛同志作出了深刻阐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必然要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进而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于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来制定各项方针政策,必然能够更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发展获得不竭的力量源泉;更有效地开发国内需求和国内市场,更有力地推进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更自觉地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为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强大的动力和稳固的基础;更坚定地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所有这些,都将不断增强我国自我发展的能力、抵御风险的能力、突破资源环境和其他各方面制约的能力。中国实现这样的发展,必须要求对外实现开放发展、合作发展、和谐发展,也就是要实现和平发展。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决定和保证了我国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自身的改革创新、自身的条件实现发展,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发展,以共同繁荣为崇高目标,因此必须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不断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