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主体为转移,以客户满意为标准,真正把“以客为尊”的宗旨落实到服务态度、服务制度和服务质量上来。在新区造就并形成一个吸引和支持投资者干事业、吸引和支持投资者干成事业、吸引和支持投资者尽早干成大事业的良好氛围。三是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大力发展投资者日常生活所必须的教育、体育、商业以及文化娱乐事业,解决创业者的生活、子女教育等后顾之忧,使他们在新区生活感到舒心,工作感到安心,投资感到放心,回报感到称心,从而坚定在新区长期发展信心。
三、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美好家园
⒈正确处理园区与城区的关系,促进新区协调发展
一是视园区为生命。坚持视园区为生命,把园区建设摆在新区发展的首要位置,基础设施随产业转,园区建成到哪里,产业就发展到哪里,基础设施建设就跟到哪里。产业繁荣是城区保持长期繁荣的基础,在新区城市发展策略中,我们将继续坚持“视园区为生命,视项目为灵魂”的理念不动摇,重点保证园区开发建设,通过园区与产业的发展,带动新城区的拓展提质。二是建设高层次社区。突破“园区仅仅是工业园区”的局限,把新经济区和高层次社区作为新城区定位的两个基本点,在新城区的拓展中,规划建设好新的社区,满足不同类型社区和社区不同层次居民的需求,增强服务功能,为新区人提供高品质的生活空间。三是抓好重点项目的设施配套。围绕湖南工业大学、体育中心、湘江风光带、西环线等重点工程,规划建设好与其相适应的生活、娱乐、休闲设施,突出文化、体育等特色,使之形成功能齐备的发展区域。
⒉高度重视征地劳动力的安置和就业,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一是妥善解决征地转城人员“安居”的问题。积极建设安置小区,今年我们已经将安置小区建设确定为政府实事之一,按照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开发建设、统一安置市场、统一安置的原则,高起点建设好安置小区,使之成为新区城区建设的又一亮点。二是把促进征地转城劳动力就业作为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稳定工程。继续依托征地劳动力所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借助征地补偿中村集体留存部分,凭借城郊结合部位有利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业和服务行业,吸纳更多的闲散征地劳动力就近就业。加强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征地劳动力的素质。利用职业技术院校和社会力量办学的资源,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培训基地,通过联合办学的方式引进教育产业项目,逐步形成具有新区特色的职业技术教育产业。政府部门出资开发和购买一批公益性岗位,援助大龄困难的征地劳动力就业。三是探索建立失地农民生活保障的长效机制。按照“低起步、覆盖广”的原则,逐步建立征地劳动力社会保障体系,积极争取解决原园艺场人员的养老保险问题。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组织在解决征地劳动力就业方面的作用,统一使用集体土地补偿金,探索通过社区股份合作制、组建置业公司等形式,造就“新地主、新房东”,让“村民”变“股东”,确保“失地不失业,失业不失稳定的生活来源”。
⒊着力提升人的素质,促进新区全面进步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品德。新区由农村到城市是一个剧变的过程,但人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从“村民”到“居民”的转变需要有一个过程。我们必须理解这一过程,通过办“居民学校”等有效形式,对新城市化的居民进行培养教育,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谋生技能,增强他们对新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使他们自觉融入新区发展大潮,为新区发展添砖加瓦。二是加强城市管理,提高文明程度。按照“建管并重”、“建管分离”的原则,理顺新区城管体制,建立大城管协调机制,明确规划、国土、工商、环保、卫生、税务等部门在城市管理中的责任,提高新区城市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