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对我县的企业用工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我们认为:我县企业用工总的情况是比较好的,但有部分企业存在两大相反相成的情况:一是我县的劳动力就业总量存在供大于求的情况,全县劳动力总数27.62万人,已转移18.53万人,剔除农业生产需要等因素,许多劳动力无业可就,仍有很大的转移潜力。二是我县的部分企业面临用工短缺的情况。也就是说:一方面要加大劳动力转移的推进力度,积极向外输出;另一方面随着招商引资的不断深入,企业用工严重短缺,急需外招工人。这“双向”的不协调、不合谐,必须引起各级的高度重视,认真谋划应对措施。
一、企业用工需求近况
据调查,全县229家定报企业在职职工人数65000人,需招工6000人。从工种需求情况看:机械类主要是车工、铸工、磨工、装配工等;纺织企业主要是纺部挡车工、织布挡车工、缝纫工、染色工、针织挡车工等;花炮企业主要是花炮操作工等;玻璃节能灯企业主要是封口工、弯管工、弯脚工等;皮鞋行业主要是制帮工等;化工企业主要是操作工、植保、化学分析等工种。同时还短缺一批管理和机电一体化高技术人才。从全县支柱产业用工需求看:近期皮鞋行业还短缺700人,纺织行业还短缺3000人,玻璃节能灯行业还短缺500人,机械行业还短缺1000人。另外有一批新办企业如有恒制衣、泛迪公司、德华针织公司等还短缺近千人。据不完全统计全县近期紧缺用工6000人左右。
二、部分企业用工紧缺成因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全县大部分企业在劳动用工上能够执行劳动法规,履行劳动合同,提供劳动保障,确立劳动者作为企业的主体地位,建立和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使企业得到良性循环。但仍有部分企业不能达到上述要求,造成用工短缺。综合分析部分企业用工短缺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从外部因素看,一是我县近几年项目推进力度大,新办企业多。县委、县政府以发展民营经济为主体,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创造宽松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一大批外地民营资本来我县投资兴业,新办了较多企业;加之企业改制后,扩大技改投入,使用工需求量增大。二是我县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全县已转移18.53万人,占劳动力总数67%以上。三是实施浩大的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大部分劳动力一经培训就被外地企业争相聘用;而没有经过培训、不愿参加培训的农民还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些农民素质低下,缺乏专业技能,不能适应现代科技新要求,当然也不能被现有企业所聘用。四是部分农民思想落后,存有小富即安,不求进取的状况,不愿意到企业打工。五是部分农民仍然把自已束缚在田里,加之中央出台了惠农政策,取消农村税费,省里对粮食、良种、农机实行“三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使部分农民产生了“惜田”思想。虽然使农民种田有“甜头”,但给企业招工难增添了因素。
从内部因素看,一是部分企业没有很好地执行劳动合同法规,随意增加企业职工劳动强度、延长工作时间,有的企业职工一天工作10小时以上,有的企业不仅星期假日经常加班,而且节假日也加班,有的企业常年没有星期假日,但都不按照《劳动法》规定发放加班工资。有的企业经济效益虽好,但职工每月的工资报酬只有300元左右,达不到最低工资标准。有的企业虽然与职工订立了劳动合同,但仍停留在程序上,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合同的应有作用。二是劳动社会保障相对滞后,没有解决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障、医疗保险等保障问题。有的企业拖欠职工(下岗职工)工资、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