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繁荣。
二是多出能给县域经济发展宣传造势和广告效应的精品力作。文化的发展和提高应立足精品,要努力生产出反映时代风貌、具有较高思想艺术水平、能给区域经济发展起强大宣传效果的优秀作品、精品。唐人张继一首《枫桥夜泊》使寒山寺名传千古、名震海外;岳阳楼、藤王阁借助于范仲淹、王勃的名篇成为华夏名楼。一首好诗、一篇好文、一个好的电视剧等等,都能提高一个地方的文化品位,以至带动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今后,我们将继续通过实施精品工程,生产一大批反映利津特色和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宣传利津、推介利津,塑造利津崭新形象。
三是建设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和用人制度,形成一套育人才、引人才、选人才、用人才和留人才的机制和制度,不仅要培养高层次、专业性强的文化人才队伍,更要注重培养文化产业职业企业家,让文化专业人才和企业企业家结合,用创新的思维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杨澜创办阳光卫视的成功,说明了文化专业人才和职业企业家结合的强大吸引力。
四是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制定和落实各项文化发展政策,进一步深入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改革,实现政府文化管理职能从以办文化为主向以管文化主转变;充分运用文化领域的市场机制,让文化产业走向市场;完善企事业单位的微观运行机制,加快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步伐,努力形成文化与经济社会良性互动的发展机制。
三、整合资源,促进城乡经济文化和谐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不仅要有繁荣的经济,也要有繁荣的文化;不仅要有繁荣的城市文化,也要有繁荣的农村文化。只有城乡统筹发展,城乡文化才更加繁荣,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才能得到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一是继续推广“结对文明共建,统筹城乡发展”的做法。文化建设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去年以来,利津县以文明诚信一条街、小康文明村等创建活动为契机,在全市率先推广“结对文明共建,统筹城乡发展”活动,帮扶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环境面貌,为农民群众接受教育、健身娱乐开辟阵地;帮扶科技文化教育,提高村民综合素质;帮扶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步伐。今后,我们将继续推广这一做法,重点解决好农村文化阵地问题,完善农村文化设施。继续抓好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并着力提高入户率,让群众受益,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切实加强农民的文化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深入开展科技、文化下乡活动,保证城市文化多下乡、常下乡,丰富群众的文化活动;积极推进村庄建设改造和环境整治,为农民群众创造更加文明的生活环境积极开展群众性的文体活动,抓好社区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城区文化生活。
二是利用市场机制,促进县域文化建设趋向繁荣。近几年来,我们在经营城市过程中,运用市场机制成功运作了投资达万元的利津凤凰广场,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提供了理想阵地。今后我们将在财力允许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元的县域文化投融资新格局建立文化发展专项资金,通过不同方式吸纳、筹集资金;围绕文化产业,利用市场机制,大力培育“文化人”、“文化户”、“文化企业”和各种文化服务中介组织,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以独资、合资、股份合作、联营等方式进入文化产业,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