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投入与产出、成本与效益的合理性。一方面要做大总量,任何时期都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抢抓机遇加快经济发展,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把经济总量拉上去,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实力,缩小与发达地区在经济规模上的差距。另一方面要讲究质量,不能盲目追求高指标、高速度、急于求成,必须是在提高效益的前提下快速增长。要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紧紧依靠科学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五、必须正确处理“虚”与“实”的关系。正确处理虚与实的关系,就是要“以虚促实”、“以实推虚”。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必须克服抓经济建设是实,抓精神文明建设是虚的片面错误倾向,在牢牢抓住经济建设的同时,全力推进社会发展。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事业。围绕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目标,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形成人人学习,热爱学习的社会氛围;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普及水平,推进科学技术事业发展;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健全公共卫生和农村合作医疗服务体系,使群众享有更高水平的卫生保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展示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把人们思想统一到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上来;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不断增强人民体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打造符合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广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加强文明系统、文明社区、文明窗口、文明家庭创建力度,组织评选文明村组、文明自然墩、“十星级文明农户”和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户”,推社会风气根本好转,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六、必须正确处理“动”与“静”的关系。正确处理动与静的关系,就是在稳定的局势下推进改革,用改革的办法来维护稳定,不能因为求稳怕乱而裹足不前,也不能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急躁冒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全局的首要的基本关系,稳定是干好一切事业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一切事情都无从谈起。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可承受程度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一方面积极推进各项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建立健全管人、管事与管资产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和国有资产保值机制;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推进县、乡综合配套改革;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另一方面要积极做好稳定和安全工作,切实转变干部作风,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观念,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进一步落实信访工作职责,重点解决好重访,越访、群访问题,变消极回避为积极应对,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确保不发生重特大事故,严厉打击恶性刑事犯罪行为,降低刑事发案率,为改革发展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