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五中全会 >> 正文
坚持科学发展观

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提出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如何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科学引导随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努力促进随州经济的繁荣,已成为我们的重要任务。
  (一)认真落实中央《决定》,消除“三大障碍”。
  一是要消除思想上的障碍提高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重要性的认识。要按照中央《决定》精神,确立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的市场意识,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机制的发展观。要提高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同感;促进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责任感。要克服“官”本位,消除地方保护主义思想,克服“利”本位,消除行业垄断思想,为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体系和规范的市场经营秩序,为努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铺路搭桥。
  二是要消除政策上的障碍。要坚决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清理各种不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规范政府行为。政府各职能部门,要推行和实施公平、公正、公开的依法行政,有利于社会各方面监督的办公程序,落实一站式服务。要根据《决定》的要求,探索和出台服务于非公有制经济,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和正当利益的政策措施,切实有效地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任何侵害。
  三是要消除环境上的障碍,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坚定不移地治理经济发展环境。政府各部门要联手,坚决制止以各种形式、各种理由到非公有制企业的“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行为。要坚决制止一切于企业生产经营无关的各种检查、评比和达标活动。党和政府的纪检、监察部门以及公安机关,要对非公有制企业实行挂牌保护,建立企业无干扰生产日制度,制定对非公有制企业的保护措施,严肃处理各种到非公有制企业的“三乱”和其他违纪行为,坚决打击各种危害非公有制经济的违法犯罪行为。
  (二)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更加便利、更加宽松的创业环境。
  一是要加快中介组织建设,建立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开、公正、公平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更好地服务于非公有制经济;二是要尽快健全和完善各类人才、科技、技术、咨询服务和招、投标市场,给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一个更加平等、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三是要发挥社区(居委会)的公共服务和管理功能,避免企业办社会现象,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四是要积极探索和寻找为非公有制经济融资的渠道和方式,健全和完善民间为中小企业融资自发成立的担保公司,在国家政策和法规许可的范围内,积极动员和组织民间资金投资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谋求发展。
  (三)帮助非公有制经济提高素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一是从政治上给予鼓励、帮助和培养。要充分发挥党的统战工作优势,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政治安排和参政议政工作。推荐那些拥护党的领导,思想正派的非公有制企业主和有影响力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约“四员”或其他社会职务,组织他们参政议政,提高他们的社会参入能力和知名度。组织他们积极参加政治学习,提高思想和政治素质;组织他们参加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等方面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遵纪守法意识和自觉运用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是要充分发挥工商联做非公有制经济工作的优势。首先,要健全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团、工会等组织,为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载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
   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几点体会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加强新时…
   以科学发展观实现劳动教养法律制…
   浅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规划建设…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争当多元智…
   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切…
   推构建和谐电力企业以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动…
   有感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国六十周年国庆组诗祖国给我我…
音乐先进班委申报材料
卫生防疫站年计划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示范区
接线人员全年工作汇报
涡阳交通局印发村村通改建工程建…
中学生新中国60周年优秀征文
五点一线打造沿海经济强省
机械部机关干部任免暂行办法
推广设立村级便民服务处调查与思…
坚持结合保证搞好创先争优活
科学用水转变发展工作方案
加快科学发展实现富强实施工
科学跨越发展工作指导意见
科学发展学习指导意见
科学技术战略工作方案
市领导出席科学技术表彰大会
开创十二五科学建设新局面
领导推进科学发展新水平
召开医学教育与科学发展大会
五中全会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