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五中全会 >> 正文
以科学发展观实现劳动教养法律制度的创新

  (二)以人为本,以宪为纲,夯实立法基础
  根据我国现实状况,要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有效的预防犯罪的法律体系,我们必须要以人为本,以宪为纲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我们制定其它法律的依据,在所有法律中居于最高地位,是我国国家机关、党派、企事业单位、其它组织和全体公民的行为准则。《社会文明进步法》就从社会文明教育和社会文明保护两重角度看寻找未来劳教制度立法的依据。一是从《宪法》赋予公民享有教育和劳动的权利、公民享有健康权利和获得必要生活来源权利的角度来看,对于那处于生活水平极其低下,甚至无法生活的公民来说,他们有权利获得必要生活来源权利,政府应从社会整体文明进步的角度出发应向公民提供社会保护救济,其实我们政府已经在做这件事了,只不过没有将其法律化,如公安部门的工读学校、收容救助(收容遣送站),民政部门的孤儿院、养老院,医疗部门的精神病院。二是从宪法赋予公民享有教育和劳动的义务、公民应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的角度来看,对于那些虽有生活保障,但长期畸形消耗社会资源的,长期制造社会矛盾的,破坏社会文明进步的公民,政府从社会整体文明进步的角度出发对公民采取教育性文明矫治措施,如司法部门的劳教所,公安部门的强制戒毒所、看守所,民政部门办理的自愿戒毒所。
  根据《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因此,设计未来的劳动教养制度,即《社会文明进步法》创立的目的是要取消《刑法》与《行政处罚法》以外的所有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或非行政措施,包括所有实施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机关或党政机关,如目前政府部门的精神文明办公室、办公室、禁毒办、扫黄打非办公室等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非法律化的执法机构,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走上法治化的道路。所以《社会文明进步法》是以《宪法》为立法依据的法律层次的法律制度。
  (三)协调互补,层次分明,争取“三分天下”,明确法律地位
  目前,法学界对劳动教养的法律地位主要二种不同意见:第一种观点坚持认为劳动教养是一种行政处罚;第二种观点认为劳动教养应纳入刑事处罚。由上述观点可知,未来的劳动教养制度《社会文明进步法》是消除政府对公民的社会化管理在刑罚处分与行政处分之间的真空地带,在法律构架上与《刑法》、《行政法》是协调互补,并列存在的,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再讨论未来的劳动教养制度《社会文明进步法》是应纳入行政处罚系统里,还是应归刑罚处罚体系,而是应按行政处分、司法处分、刑罚处分三级层次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未来的劳动教养制度《社会文明进步法》应属司法处分,如果要让未来的劳动教养制度《社会文明进步法》有一个合理的存在空间,势必要适当调整《刑法》、《行政法》等法律法规。这样才不至于出现“另可被判刑一年有期徒刑,也不愿判三年劳教”④的情况。那么我们应如何调整我国的法律制度呢?我们仍应以宪法为根本,以被处分人的社会危害性和潜在的社会危害性为依据,对限制人身自由的处罚应做出严格的法律规定,以限制人身自由时间的长短分为:行政拘留行政处分,最高不超过天。文明矫治处罚司法处分,封闭执行期限大于天,低于年含年(据全国劳教场所统计劳教收容执行的实际平均期限为个月)。判刑处罚刑事处分,执行徒刑期限仍以年为底线的。相应地取消或修改《刑法》中的管制(上限为年,下限仅个月)、拘役(上限个月,下限仅个月)和部分低于年的有期徒刑。为了防止多次重复犯罪的发生应对多次违法人员进行罪错累加处罚。
  文明救济措施和文明医疗措施都是以人为本的保护性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浅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规划建设…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争当多元智…
   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切…
   推构建和谐电力企业以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动…
   有感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征文坚持科学发展观…
   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电力青年创新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努力实现地…
   用科学发展观引领税收
 
县卫生院院长个人事迹材料
学校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总结
读曾国藩家书的个人领悟
组织系统学习贯彻党十七届四中全…
卫生局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实施意见
人民法院半年工作总结
客服个人小结汇报
依法治理推进基层组织建设
邮政营业暑假实践总结
离职干部思想建设状况调研
科学用水转变发展工作方案
加快科学发展实现富强实施工
科学跨越发展工作指导意见
科学发展学习指导意见
科学技术战略工作方案
市领导出席科学技术表彰大会
开创十二五科学建设新局面
领导推进科学发展新水平
召开医学教育与科学发展大会
绿色科学与工程高端论坛开幕
五中全会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