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一次性资金补助,扶持农产品加工业迅速发展。同时,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入手,扩大工业小区承载功能,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区集中,发挥企业集聚效用。重点培植一批核心骨干企业,创建一批适应市场的拳头产品和名牌企业。
五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针对沈阳市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种粮效益低、种粮农民增收困难的突出问题,市政府逐年增加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通过实施中小河流治理、治涝、水土保持、节水灌溉、中低产田改造、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及防氟改水工程,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通过实施荒山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工程,改善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通过支持县城和重点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小城镇集中,扩大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空间。
六是发展富民经济小区。必须以发展专业大户为先导,以建设专业小区为载体,以推进专业村、乡建设为重点,全面实施千村富民行动计划。通过大户带专业户、专业户带全村、多村带全乡,形成一批多村一品、多乡一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农产品生产基地,率先实现农业标准化生产,打造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品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域差别,加快解决“三农”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竞相发展,但由于地区之间差异造成区域发展差距不断扩大。沈阳市所辖个区、县(市),其中法库、康平两县经济发展较为薄弱,特别是康平县仍然是全国贫困县之一。因此,必须统筹区域发展,创新思路,改变方法,从资金、技术、人才投入等方面向落后地区倾斜,达到发展经济“补血”与“造血”机能的有机结合。一是实施财政扶持政策。积极支持康法地区纳入辽宁省辽西北开发范围,享受有关优惠政策。同时,通过财政收入增量返还、转移支付、专项资金减免、周转金缓还等方法,扩大其财政资金来源,增加支农能力。二是加快生态环境建设。从改善生产和生活环境入手,增加财政资金来源,增加支农能力的投入。三是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方式,把扶贫开发与发展设施农业相结合,与推进产业化发展相结合。在积极开展对口帮扶的基础上,扩大富民经济小区建设,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和特色经济,加快贫困地区增收致富步伐。四是完善市场体系建设。重点扶持康法地区蔬菜、菜籽、瓜果、淡水鱼、畜产品、小杂粮等一批拉动产业发展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鼓励市内知名流通企业在康法地区发展连锁、配送经营;支持两县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商业街和交易市场。五是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加强教育队伍建设,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开展医疗卫生改革试点,继续推进康法地区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发展;扶持两县建设民办公助的职业技术培训基地,加快两县劳动力转移;鼓励两县开发建设旅游景区,挖掘文化内涵,发展旅游经济;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加快实施“行政村通油路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