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税思想深刻揭示了经济与税收的内在关系。多年来的税收实践证明,税收收入的增长,税源是基础,管理是关键。没有税源,税收就成了无源之水;没有有效的税收管理措施,再丰厚的税源也不能变成税收。税收的实现是靠税源加管理完成的。因此,在实现税收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必须在现有税源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税收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税收管理能力和水平。“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深度管理,也是细节管理。科学化管理就是要从实际出发,探索和掌握征管规律,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的实效性。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避免大而化之的粗放式管理,抓住税收征管薄弱环节,不断提高管理效能。结合平度地税实际,我认为要实现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重点要加强税源管理和征收管理。
首先,按照“抓大、控中、定小”的要求,加强重点税源管理,要明确专人负责大企业和重点税源的管理工作。从的情况看,就是要抓好纳入重点监控的户重点税源户及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房地产业等五大重点行业的管理。如今年上半年,我们强化重点税源监控管理,纳入重点监控的户重点税源企业完成各项收入万元,占全局总收入的;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房地产业等五大重点行业共入库万元,同比增收万元,增长,占总收入的,对全局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第二,进一步落实征管责任制。按照分片管理的要求,科学合理地划分征管范围,落实专管人员,明确岗位职责、权限和奖惩措施,把征收管理工作抓实、抓细、抓具体、抓到位,尽大可能地消除管理死角。第三,进一步推行纳税评估。通过对纳税人相关涉税资料、数据信息的分析比对,综合分析测算纳税人的应纳税额与实际纳税的差距,以确定管理和检查的方向与重点,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有效管理。同时,要将纳税评估与情况预告、税收约谈、日常检查、税务稽查等结合起来,形成评估、预告、约谈、检查职责清楚、配合联动的工作体系。第四,进一步深化社会综合治税工作。围绕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综合治税长效机制,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切切实实抓好向税种、行业和征管盲区三个延伸,进一步拓宽社会综合治税的领域;突出涉税信息的采集、整理和征收反馈三个重点,健全强有力的工作协调、税源监控和考核奖惩三个机制,实现社会综合治税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提高依法治税能力和水平
依法治税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税收工作的核心和灵魂。深化依法治税,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一方面要严格规范执法。结合工作实际,将税收工作的重心转向法治导向型,以信息化建设为切入点,以建立健全内部执法监督机制为突破点,以提高税务执法队伍素质为着力点,健全完善税收执法责任制,特别是抓好《税收执法岗责规程》的执行落实,层层签订税收执法责任书,分解细化税收执法权,落实执法责任,明确执法标准,严格执法程序,强化监督制约,规范税收执法行为,全面提升依法治税水平。另一方面,要坚持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严厉打击税收违法行为,增强税收执法刚性。以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为目标,以建筑安装、房地产业、交通运输、涉外企业等重点行业为重点,大力开展税务稽查,严厉打击偷、逃、抗、欠税行为,理顺税收秩序和环境。
四、坚持执政为民的服务理念,提高税收服务能力和水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既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表现,也是新形势下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新《税收征管法》赋予税收服务以新的理念和要求,为纳税人提供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