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五中全会 >> 正文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全面推进海洋与渔业再上新水平

特色经济、集群经济也占上边,我们要通过优势产业的实施,来增强海洋与渔业经济实力。二、围绕科学发展,抓牢经济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一核心,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创新发展理念,丰富发展内涵,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我局的实际出发,要做到坚定不移突出富民优先原则,大力发展特种水产品养殖,培植水产品龙头加工企业,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坚定不移地培强海洋经济优势,重点培强南美白对虾、海蜇、海淡水育苗等新兴养殖业。三、咬定全年目标,扎实抓好当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既要着眼长远,实现经济与社会的良性发展;更要狠抓当前,以发展来破解难题,化解矛盾,为将来更好的发展打下基础。时值年庚岁未,我们要为来年的工作,早谋划、早打算,稳步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四、炼就过硬本领,创造良好业绩。随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这既让广大党员干部开阔了眼界、增添了活力,又对我们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权、地位观、利益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有理想、有责任、有能力、形象好”的要求,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使之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中流砥柱。⒈在学习磨炼中增强本领。要以学习为追求,以坚持学习为份内之事,勤学理论知识,笃学业务知识,善学实践知识,通过不断学习和磨炼,增强“四个本领”。要增强统筹发展的本领,就是能协调各方发展,兼顾各方利益,要善抓大事,既统筹兼顾,又不齐头并进,平均用力,工作再忙、头绪再多,重点要始终紧抓不放,推动全局工作的更好开展。要增强依法行政的本领。学习《行政许可法》、《渔业法》、《海域法》等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加快转变职能,坚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善于用法律手段管理海洋与渔业,协调各方利益,化解多方矛盾。要增强驾驭复杂局面的本领。敢于挑担子,更要善于挑担子;敢于负责任,更要善于负责任。要增强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的本领。要多深入群众生活一线,广泛开展各种宣传、谈心活动,让我们的工作为群众所理解和拥护,让各种矛盾在面对面的交流中化解。⒉在强化基础中提高队伍。要建强组织,配强干部,加强廉洁自律。这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就是以“三个代表”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要通过一年半左右时间的学习教育,来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党员的素质提高了,党组织的肌体就更纯洁、更具活力。⒊在服务大局中体现价值。必须强化服务意识,对基层、企业和群众遇到的困难,要超前考虑、主动服务,积极帮助解决。对涉及管理、审批的事项,不符合政策规定的,要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对符合政策规定的,要减少环节、简化程序。大力开展“两项革命”,积极推进“三办作风”和“四零环境”,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群众和基层干部的积极。⒋在求真务实中创造业绩。要注重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少说多干,坚持不张扬、得实惠,防止图虚名、招实祸,不做表面文章。要实实在在地考核,在考核中要突出经济建设,突出项目推进,突出协调发展。认真研究科学的考核方法,制订科学的考核细则,确保把机关工作人员和下属企事单位的工作成绩考真考准考实。

 

上一页  [1] [2]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文明和谐…
       学习两个条例体会树立和落实科学…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加…
       坚持科学发展观切实提高执政能力
       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工商执政能力
       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推进勘测事业发…
       贯彻科学发展观路更宽
       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专题
       树立科学发展观推进县域经济持续…
     
    护士爱岗敬业演讲稿
    循环经济绿色制造模式研讨论文
    经贸局完善经济创新管理计划
    林业局林木种苗建设考察报告
    副市长助农增收致富还贷会议讲话
    爱岗敬业演讲稿计划生育
    农业局加强创新管理动员会讲话
    商务系统创先争优报告
    元旦晚会小品
    校第三届教代会第三次会议闭幕词
    发展花卉产业工作方案
    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管理办法
    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管理办法
    工业经济发展实施意见
    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代表实施
    农村党建保障机制发展实施意
    经济工作发展指导意见
    金融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指导
    文化与旅游发展工作要点
    社会跨越发展工作意见
    五中全会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