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小、社会事业弱,处于相对落后状态,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改变落后、追赶先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须臾不能摇摆,只不过是在发展进程中,需要根据党中央新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科学发展观是新阶段新形势×面临的发展新课题和发展新机遇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执政理念的新升华。它的科学内涵是“七个坚持”:一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二是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使经济和社会“两条腿”正常健康地运行;三是坚持城乡协调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弊端;四是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推进西部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五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处理好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生态保护的关系,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六是坚持改革开放,统筹推进各项改革,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七是坚持以人为本,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核心问题有两个:一是如何破解发展新课题?二是如何把握发展新机遇?
新课题新在哪里?其一,新时代的新主题。这个新主题就是科学发展观,既注重速度又注重科学。科学的关键词是七个字:“全面、协调、可持续”。所谓“全面”,是指既要经济发展,又要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所谓“协调”,就是要平衡东西区域发展差距,平衡城乡工农差距,平衡先富后富财富差距,以维持社会稳定的平衡点;所谓“可持续”,就是要力争做到既满足当代人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又给后人留下足够生存发展空间。其二,新阶段的新要求。这个新要求就是“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的实质,是指经济发展到目前水平,我们有条件解决过去想解决而解决不了的问题,也有能力解决过去想办而没去办成的事情,比如倾斜农村善待农民、发展教育促进科技、治理环境改善生态。其三,新形势的新调整。这个新形势是指地方投资冲动,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尤其是沿海地区投资增长过快,带动全盘投资攀比,形成“大干快上、不甘人后”的投资局面。各地从本位角度认为合理的行为,合成到全国大局就造成扭曲结果。这种经济学上的“合成谬误”达到一定程度,将把中国经济推向不得不采取“急刹车”而“硬着陆”的尴尬境地,造成经济大起大落。党中央适时进行宏观调控,出台政策措施,经济环境趋向“紧运行”的“四紧”状态:用地控紧、银根收紧、能源趋紧、审批从紧。面对经济“紧运行”的局面,×破解科学发展观这个新课题,最要紧的是做好二件事:一是学习新政策,了解新政策,掌握新政策,运用新政策,提高各级干部的应对能力和发展本事;二是适应新变化,抓住新机遇,制定新思路,解决新问题,从而实现经济社会新发展新突破新崛起。
新机遇新在何处?其一,立足全局抢抓局部突破新机遇。从全局看,中央实行“从紧”政策;但从局部看,比如农业,中央实行倾斜和支持政策。宿迁农业比重大,基础弱,正是加强农业、强基固本的好机会,解决“三农”问题的好时机。其二,立足产业转移抢抓招商新机遇。对比苏南苏北招商引资,南方优势在区位、在市场、在硬件,而北方优势在人力、在土地、在资源。随着经济逐步发展和国家调控政策逐步到位,南方一些优势在缩减,北方一些优势在扩大。比如,土地,南方投资密度大,北方投资密度小,北方通过增加投资密度盘活土地存量的余地较大;还比如,北方人力资源、电力资源等相对宽裕。因此,劳动、资源密集型项目将加速由南向北转移。近年来,×在加强交通、城建等硬环境建设的同时,政策、法制、人文等软环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