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强市”战略,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四是深化科教文卫体制改革。创新教育管理体制,引入竞争机制,积极发展名牌教育,提高办学水平;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加大教育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民办教育发展,;继续完善义务教育“县管体制”,巩固提高“两基水平”。理顺文化管理体制,将文化经营型事业单位逐步推向市场。建立公共卫生长效机制,加快完善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防疫网络。
五、抓开放,发展外向经济
对外开放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市场化程度是衡量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县域经济不是县内经济、更不是封闭经济。要牢固树立市外即外,无外不活,无外不兴,无外不强的意识,学会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行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一是观念上开放。要发展得快一些,大门就要敞得开一些,思想就要更解放一些。要有以大开放促大发展的理念,破除自然经济的价值观,树立科学正确的得失观。在衡量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经济得失上,要以能否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一长远的、全局的利益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二是经济上开放。我市的经济要赶超发达地区的经济,拘于狭窄领域开放是不行的,必须构筑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凡能促进我市科学健康发展的项目,就大胆地引进;凡是能产生良好经济社会效益的企业,就大胆地吸纳。坚持一、二、三产业结合,大中小项目并举,市内市外境外资金并重,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三是政策上开放。坚持清除一切束缚对外开放的陈规陋习,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对外开放的体制弊端,出台良好的开放政策,营造良好的开放环境,要舍得拿最好的项目招商引资,以资源换技术,以产权换资金,以市场为项目,以存量换增量,以别人发财换自身发展,既要注重引进资金和项目,也要注重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引进一户,带动一片。
六、抓环境,打造发展平台
环境是生产力,抓环境就是抓生产力。一个地方的环境如何,是决定这个地方发展快慢的重要因素。一要依法行政。要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认真清理、坚决废止不符合规定的行政规章,审慎政府权力,真正做到依法行政,按章办事。有关执法部门和单位必须为县域经济提供公开、公平、公正的法律服务,坚决做到严格执法,正确执法,依法行政。二要强化服务。积极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挑选思想觉悟高、能吃苦耐的干部去搞服务,变事后被动服务为主动超前服务,变单一表层服务为系统深层服务,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三要健全机制。完善环境与政绩、经济挂钩机制,进一步营造与环境同荣辱、共命运的氛围。同时将服务工作纳入年终考评范围,制订科学的考评标准和奖励惩措施,加大对破坏环境的人和事的惩处力度。四要诚实守信。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打造诚信名片,增强各类经济主体的契约和信用意识,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社会风尚。五要规范秩序。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查处违法行为,创造平等竞争、有序发展的市场环境,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同时,要统筹规划,积极筹措资金,千方百计增加投入,加快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硬环境,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打造宽松、和谐的平台。
七、抓队伍,提供组织保障
事业发展,关键在人。一个地方干部队伍的思想、素质、作风如何,决定了这个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因此,我们要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头戏来抓,以一流的干部队伍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一是要解放思想,冲破思想障碍。工作中要敢于触及、善于解决县域经济发展中思想观念不适应的深层次问题,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