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国有资本共同参与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处理好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既推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又加大调节力度,切实解决收入差距悬殊问题,实现共同富裕;处理好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政府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避免对企业和市场的具体事务直接干预,又要履行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切实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时机、力度、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健康运行;处理好经济体制改革与其他方面改革的关系,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改革,努力实现宏观经济改革与微观经济改革相协调、经济领域改革与社会领域改革相协调、城市改革与农村改革相协调、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相协调;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使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有机地统一起来,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第四,要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发挥比较优势,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区域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
三、加强政府行政能力建设,本质在于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中央根据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提出的一个重要执政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如果说党的工作的最高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那么,政府工作的最高理念就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切实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在政府行政管理服务的各项工作部署中,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和实事,妥善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要深入了解民情。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富足作为第一追求,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奖赏,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了解群众心里想什么、盼什么,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因时而异,因事而异,区别对待,顺势利导。其次,要广泛集中民智。把为人民掌权、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作为政府行政的准则,扩大民主范围,健全民主制度,保证基层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力,真正还权于民。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对同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实行公开、公示、社会听证等制度,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第三,要高度重视民生。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优先发展文化、教育、科技等基础产业,给予城乡群众平等的就业、教育、医疗机会以及平等的国民待遇;加快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逐步形成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落实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责任制,积极探索预防和解决社会矛盾的新路子;做好应对突发事件和复杂局面的思想准备、机制准备、预案准备和工作准备,一旦出现问题,迅速反应,果断处置。第四,要真正解决民难。坚持从体制入手,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特别要切实解决土地征用中侵害农民利益的问题、城镇拆迁中侵害居民利益的问题、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中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的问题、教育乱收费问题、药品购销及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问题。
四、加强政府行政能力建设,重点在于落实正确政绩观
正确的政绩观与科学的发展观是相辅相承的执政理念,它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政绩、为谁创造政绩、怎样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