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双打一”都是不行的,因此,必须坚持走“教育、制度、监督”并重,走防范、纠正、打击并重的科学发展道路。
⒈构筑科学的反腐败体系,教育是基础。切实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党纪国法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和党纪国法防线。教育的重点是树立好“六观”、学习好“五典”、解决好“四自”、回答好“三个为什么”、坚持好“两个务必”、实践好“一个宗旨”。树立好“六观”,就是加强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着重树立好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事为民所办。学习好“五典”,就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重点学习好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国共产党党章,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解决好“四自”,就是加强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教育,使党员干部能够“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欲,自觉自愿,防范于未然。回答好“三个为什么”就是要通过教育,使党员干部真正明白“参加革命为什么,当官为什么,身后应该留点什么”的问题,让领导干部真正明白“权力是谁给的,为谁服务以及怎样服务”。坚持好“两个务必”,就是要加强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在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考验中,“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实践好“一个宗旨”,就是要把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上来,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⒉构筑科学的反腐败体系,制度是保证。制度建设是否完善是反腐倡廉工作是否成熟和规范的重要表现,也是我们是否依法治国、依纪依规反腐的重要表现。充分发挥制度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作用,关键在于抓好“一、二、三、四”工程。落实好一个党风廉政责任制;贯彻实施好二个条例,即《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搞好“三个公开”,将政务公开、厂务公开和村务公开推上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的轨道,真正实现办事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搞好“四项改革”,建立健全廉洁高效的行政审批制度、公开透明的财政管理制度、规范有序的投资管理制度和竞争择优的人事管理制度。
⒊构筑科学的反腐败体系,监督是关键。党的十六大强调,要通过多种有效监督的形式,努力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搞好监督的关键是要坚持“一条主线”、加强“两个重点”、搞好“三个结合”、发挥“四个作用”。坚持“一条主线”,就是以管钱、制权、用人为主线,把监督渗透于人、财、物管理、使用、调配的全过程,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加强“两个重点”,就是重点加强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的监督。搞好“三个结合”,就是搞好自我监督与他人监督的结合,搞好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的结合,搞好组织监督与群众监督的结合。发挥“四个作用”,就是要充分发挥好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做到既敢于监督,又善于监督,既乐于监督,又乐于被监督,将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统一于党风廉政建设的全过程。
三、用科学的发展观落实反腐倡廉各项工作任务
⒈深入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处大案要案、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三项工作。
深入推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重点抓好对中央关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的落实;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有效监督;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转变干部作风,规范干部从政行为,树立领导干部勤政廉政的良好形象。
加大力度查办各种大